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始终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下,群体性事件处于一个高发期,各级领导干部维护稳定的压力明显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处置一些发生了的群体性事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组织制定科学的工作预案,深刻把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现场第一原则”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2008年发生在贵州的翁安事件、云南的胶农事件,引起各级政府及民众的一片哗然,特别是给全国的公安机关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如何巧妙处置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对公安机关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建立舆情导控员制度,通过正确、合理引导群众舆论,来达到化解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的实质2008年9月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件,2005年上升为8.7万件,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不难理解,群体性事件并不是2008年才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数起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事件如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深圳对讲机砸人事件、东莞劳资纠纷事件的发生,却让这一年成为特殊的年份。瓮安及其它群体性事件暴露出:  相似文献   

4.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党和政府在维护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保障经济和社会顺利、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一般而言,所谓群体性事件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并具有一定组织规模的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要,而有意实施的违反社会规范的事件。其主要特征:一是内容上与利益密切相关。大部分群体性事件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如下岗职工为生活保障围堵党政机关,农民为“减负”集体上…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种诱发因素和抑制因素彼此消长的结果。各级政府应设置预防机构,组建预防队伍,制定预防制度,构建预防机制,落实预防措施,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及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各级政府必须在认真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基础上,重视处置策略,建立处置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具有区别于一般案件和矛盾纠纷的明显特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依法办事。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法律法规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高位运行。分析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总体概况的基础上,从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并从消解群体性事件矛盾根源、优化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角度提出了宏观和微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诱发的主要原因为论,可将发生在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分为“械斗、税费、土地”三个时期。从历史上看,为便于研究和区分,可将上世纪80年代及之前发生的以山林水利纠纷等为主的群体性事件称为传统群体性事件。传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外部特征就是宗族械斗。但近几年学术界似乎已使其变得陌生,发生在2004年8月19日的江西省贵溪市的恶性械斗事件又使它变得清晰。政府应对农村传统群体性事件有更积极的作为,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其处置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上升趋势,从2008年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到2009年"陆良8·26"群体性事件、昆明"11·21螺蛳湾"群体性事件,群体性冲突事件的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云南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论证和研究,对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趋势与原因进行分析,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内在规律,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既是构建和谐云南的迫切要求,同时对云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累了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急需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化解群众认同危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各种矛盾、各种因素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从社会、政治、经济角度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非偶发性,以及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偶发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和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刘少奇正确分析了当年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从共产党自身找原因,敏锐看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刘少奇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和见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启迪我们处理当今的群体性事件要有新思维,要注重在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应强化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群众的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县域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低关注度与日益增加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甘肃永昌"12·30"事件就可以看出我国县域群体性事件发生、爆发以及善后过程。应结合县域城市特点,从县域群体性事件的萌芽、酝酿、爆发以及善后四个阶段构建我国县域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25日发生于云南绥江的堵路事件是典型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其本质为利益冲突,导致该类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事前考量不周全和事后补偿透明度不够等,应当实化移民参与权、慎行非自愿移民并力争用非暴力方式解决此类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各级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对天津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一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如何在新形势下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份,资阳地区先后发生了两起打、砸、抢、烧群体性治安事件。省厅和资阳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的要求,全力以赴,进行了及时果断处置,平息了事态。两起事件一起发生在城区,一起发生在农村,各具典型性。这两起事件的成功处置,既锻炼了队伍,也为今后处置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群体性事件从几个不同的截面进行了剖析:从科学稳定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分别从民主政治、行为学、历史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行为过程以及危害性作了探讨,从综合分析的办法入手提出了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四字”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