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岩雄峙天门开,云绕千峰入画来。鹰探幽 谷惧绝壁,猴戏翠屏愁天台……”,当吟诵翟培基 先生这一首首语言优美、文采飞扬,用情感与智 慧挥洒而成的,既有古体诗风韵、又有近体诗旋 律的诗篇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敬佩作者魅力与气 魄、学识与修养、辛劳与奉献;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刘炳香 《理论前沿》2008,527(14):48-48
作为韩强的大学同学,早就知道近年来他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写了不少东西,有一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他博士毕业前夕,当我看到他赠送给我的他的一本新作《党的制度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时,我还是为他在这一领域的著述之多、思考之深刻而感到意外和高兴,因此油然写下这样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两会上,当有媒体记者采访人大代表时,总会问到"您是哪里的,从哪来?"在海南代表团,有一位来自三沙的代表,他就是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在被很多媒体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他的回答与众不同,他笑说,"我从海上来。"用企业化方式运营三沙产业记者: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们注意到,这较以往"海洋经济"的叫法有了外延上的扩大,请问三沙在蓝色经济空间方面将有哪些作为?在陆海统筹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肖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拓  相似文献   

4.
浅论寇准词     
寇准作为北宋时期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虽不是宗师级的文学大匠,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探究这位政治文人所保存下来的几首词,正因为他不仅仅是政治家,同时也是诗人。所以本文力图通过对这几首词的分析来把握寇准在那个特定时代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人格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词风。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出身名门但却英年而逝。他生活在社会的顶层,却写下那一首首凄美哀怨又悲凉诗词。在这之中究竟蕴含着纳兰什么样的情感?首先就要去了解他的一生,去了解他那短短却无奈而孤独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当 2005年9月10日记者在临高县人大采访时谈起人大工作者的责任这一话题时,常委会主任符玉统如是说:人大集体行使职权,当一个人真正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就不知不觉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相似文献   

7.
火柴棒     
欢颜 《人事天地》2007,(3):16-16
这是下午四点的非洲。 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里,一些动物们在水塘边饮过水,正心满意足地离去。他站在空旷的野地里,等待着也许将在一个小时以后来喝水的长颈鹿。非洲的太阳不会对这个中国男人有半点客气,他钻进车里像是被蒸烤,走到车外又会被曝晒。可是当太阳还有10分钟就要接近地平线,当整个天空变成深玫瑰色的时候,他看见3只长颈鹿在太阳最后的光晕里缓步走来。调镜头,按快门。这一刻,他不记得自己就在前一秒钟几乎被晒晕。  相似文献   

8.
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老家的人在建造房屋时,为争地基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求助,哪知道宰相并没有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而出面摆平,只是回馈老家人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信后感觉惭愧,立刻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深受感动,也将墙脚主动退后了三尺,建造自己的府院。这样一来,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正所  相似文献   

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  相似文献   

10.
赵超构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1944年的延安之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为他后来成为中共的诤友打下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反右之前,是赵超构积极追随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历程。他努力做党的诤友,受到毛泽东的保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以自己的实践倡导诤友的风气。“一笔曾当百万师,手不停椽至去时;铮铮雄文传千古,赤赤丹心照汗池。”这首诗是对他一生的最好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12.
石子 《人事天地》2008,(6):20-21
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风潮正席卷神州大地时,他便东躲西藏开始了创业之路;当众人唯恐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他先后变卖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房子,将命运押在了盘下的公社农机厂上。从4000元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说,这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同床异梦     
1967年11月12日早晨,空气清新,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同往日一样,人群熙攘,仿佛一群蚂蚁似的匆匆奔波着。一个男子驱车从伊利诺斯州内珀维尔家中,把他那位身材苗条、美丽动人的太太送到机场。他替她托运了行李,回来时把机票里的行李认领单交给她。他陪着她,形影不离,一手搂着她的腰,当飞机快开时,才与她吻别。美国航空公司这架班机的终点是圣迭戈。当飞机到了科罗拉多州拉马尔上空时,驾驶员听到轰的一声(?)响,感到飞机轻轻的一震。这声音有些特别,机长德韦恩·C·邓肯在二十四年的飞行生涯中还  相似文献   

14.
(上接 2 0 0 4年第 5期第 2 6页 )那为什么马克思也接受这一命题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外 ,还有一点可以用来解释马克思所以坚持这一命题 ,并使这一命题还可成立 ,这就是他提出了衡量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 ,当商品生产者进行交换时 ,尽管各自单位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美学理论中的"美与善",以及他的审美的三阶段来解读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的一首伟大的情诗《女性的尊严》。诗歌从对一位美丽的少女的爱慕开始,诗人不断的在三个审美阶段"完整、和谐和辐射"中,循序渐进的把该诗以一种美的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情诗乃是诗人对英国诗歌探索的成熟之作,集中体现了诗人不朽的诗才。  相似文献   

16.
发挥     
《人事天地》2011,(1):45-45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当听众询问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1923年6月.广州新河浦路,30岁的毛泽东在“春园”洋楼踱步思索。这是他第一次南下广东。临别长沙,他给杨开慧留下一首词——《贺新郎·别友》。  相似文献   

18.
一名退休回老家的无职党员,当上道德协会岗长,恰似久旱逢甘雨,老树发新枝。他编写了三千多首道德民谣,自掏五千元编印『公民道德歌』等小册子发给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化解民事纠纷、倡导安定团结的纯朴民风。他的名言是『与时俱进多奉献、坚持到老不下岗』。  相似文献   

19.
漫画     
《人事天地》2011,(5):56-56
味道好极了 一位好莱坞导演决定送给他母亲一件生日礼物。他听说有一只小鸟能用12种语言讲话,还可以唱10首著名的歌曲,就立即买下了这只鸟送给母亲,为此他花了5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花开少年1986年冬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画家携带一百多幅水墨作品,孤身一人来到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当中国美术馆审察组看到这位年仅29岁且来自边远省份的画家的作品时,不由为他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中栩栩如生的120多位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欢呼起来,这些作品太有震撼力了!不管是从历史还是水墨技巧的角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中国美术馆馆长曹振锋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兴奋地说道:“这是今年以来美术馆展出的最好的国画展!一定要收藏组的同志来,收藏他的作品”。中国画的最高学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