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自今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红绿联盟新政府欧盟政策的核心,在于努力减少对欧盟提供的款项,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凸现德国自身的利益。在柏林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通过的《2000年议程》,可以说是施罗德政府在作出了重大让步后获得的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2.
对于第一名欧盟新成员在 2 0 0 4年参加欧洲大选 ,联邦总理罗德充满信心。在过去几周于哥德堡举行的欧盟峰会上 ,各国首脑达成一致 :明年年底前结束与入盟候选国的谈判 ,并在 2 0 0 4年以前吸收第一个新成员国。施罗德指出 ,申请国还必须作出许多努力 ,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 ,取决于他们自己。施罗德:2004年前发展欧盟新成员的可能性存在@朱宇方  相似文献   

3.
施罗德总理向德国人提出了做好改革准备的要求。 11月 17日 ,在波鸿的社民党代表大会上 ,他说“我们必须弃旧迎新”。施罗德认为 ,一切迹象都表明经济将复苏 ,但经济的复苏也需要支持 ,如降低劳动价格等。由此必须保持养老保险费率 ,并降低医疗保险费率。同时施罗德也承认自己以前对经济增长的估计有错 ,现在必须通过提早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以加速形势的好转。施罗德为财长艾歇尔的节约措施进行了辩护。他称联邦德国终究还是一个富裕国家 ,但如果没有变革的勇气 ,则国家所迫切需要的改革就不能成功。因此施罗德认为节约措施是好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钮松 《德国研究》2010,25(1):12-18
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是规范相互传递的过程。德国在积极引导欧盟制度建设的同时,展现其作为"欧洲的德国"的一面。德国的民事角色、经贸合作角色塑造了欧盟角色的一个方面,其规范与欧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欧洲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为德国规范的传递提供了有效管道,因此,欧盟中东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平、阿以和解、促进与中东的正常经贸交流等形式;欧盟积极促进民主人权价值观外交,并出现了向军事力量适度变形的迹象和实践,在欧盟内部长期被熏陶的德国主动接受并逐渐内化了这些规范,其中东政策表现出明确但又适度的维护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倾向,以及通过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突破来实现德国军事思想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推进欧盟的深化和扩展是德国欧洲政策的核心,随着经济及货币联盟实施和欧盟东扩进入关键时期,在欧盟的总体目标和成员国各自的权益等问题上,德国与英法等国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分歧和矛盾。它再一次使人们对“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为"文明力量"的原型,历来强调用外交手段解决危机与冲突的必要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尤其在1998年政府更迭后,德国安全政策的参数不仅在地理上得到了扩展,而且在功能上被重新解释为"前摄性危机预防战略"和"反应性危机管理战略",包括90年代中期以来军事手段作为"最后的手段"越来越频繁地被投入使用。鉴于德国在安全政策上的更加积极有为也势必反映在政治精英的相关话语上,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期联邦国防军外派的首次议会辩论,以及施罗德关于德国不参与伊拉克战争的政府声明连同其他议员对此提出的动议中使用的论式进行定义、分类和对比分析,认为从施罗德政府时期(1998~2005年)到默克尔政府时期(2005年以来),德国安全政策话语中存在着从"战争反思者"到"利益谋求者"的身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鉴于历史经验教训,德国选择了一种"服务型领导者"的过渡身份。结合德国政治精英安全政策话语的变迁趋势,可以做出研判,新形势下的德国安全政策行动将呈现继续增强的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文明力量"的定位发生根本变化,安全政策的转型依然会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8.
张学昆 《德国研究》2011,(1):4-11,78
欧盟西巴尔干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提供经济合作和入盟前景来激励各国进行改革,推动西巴尔干的欧洲化,促进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科索沃战争是欧盟西巴尔干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欧盟的努力主要集中于与美国和联合国一道来促进地区冲突的解决,之后则集中于推动基于"条件性"原则的"稳定与联系进程",引导西巴尔干各国向欧盟靠拢.目...  相似文献   

9.
熊炜 《德国研究》2006,21(2):22-28
施罗德政府的欧洲政策表现出两面性的特点,它一方面努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就业政策等领域,又特别强调国家利益,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不愿迁就盟国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指导理念和其欧洲政策约束条件的分析,认为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理念和现实中的政治困难导致了施罗德政府欧洲政策的两面性特点。这种现象反映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面临的一种困境,即社会民主党无法用欧洲理念来动员民众,其欧洲政策不得不退守到就业、社会等规定性政策层次,而在规定性政策协调上又面临着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