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论向大城市、小城镇转移还是就地转化都存在制约和困难。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孟宪尧 《新长征》2008,(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关键。从目前来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三个途径可供选择,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文章通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因素的分析,指出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农村,在于农业本身。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乡镇企业仍是当前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增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民收入、消费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呈持续扩大态势。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需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素质和效益 ,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 ,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领域 ,多种途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崔岩  徐洪军 《世纪桥》2010,(23):137-138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也必须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绥化市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人口的多数,积极稳定地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绥化市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析--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坚  查昆岩  黄世贤 《求实》2004,(5):49-52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的途径主要有 :1 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发展农村工业 ,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开发山地丘陵等消化吸收剩余劳动力。 2 提高城市化率 ,扩大转移空间。小城镇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载体 ,但不可忽视提升大中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3 增加就业岗位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如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采用适当技术等。 4 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 ,强化职业技术培训 ,政府应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关系到农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的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 ,“三农”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形势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转移速度、转移渠道和转移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键在于寻求符合省情的转移出路。从根本上讲,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要在发展生产力和推进城乡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城市和农村开拓出路。就我省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的发展潜力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城市只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小头,而大头还要靠在农村开拓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这方面的途径也很多,如发展乡镇工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等,这些已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是想强调在农村开拓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另一条出路,即民办型农村服务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涉及到许多问题,诸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行、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等,这些问题仅靠农业部门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实践也证明,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往哪里去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城市失业、待业相对应的是,农村也积淀了十分庞大的农业剩余人口.据测算,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约有1/3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农业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2-1.5亿人;并且,在2000-2005年间,由于农用耕地的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还要产生600万个剩余劳动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就要解决剩余劳动力"往哪里去"的问题.实践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隐性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限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星 《新长征》2006,(8):52-53,6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了南平市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析“三农问题”切入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中最重要的问题 ,甚至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切入 ,试深层次探析“三农”问题内因 ,并探讨其根本解决办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重点分析展望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即利用农业内部的“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为内推 ,并采用“反弹琵琶”的思路 ,发展非农产业 ,产生循环拉动 ,从而有可能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在于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应在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5.
也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矛盾是“三农”问题的原生变量,据此产生了一系列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表象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有人估计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是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农村仍有 1. 5亿剩余劳动力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 ,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农村 ,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 ,其原因 ,一是人口基数大 ,人地矛盾突出 ,人均耕地不足 1. 2亩 ;二是农业生产率提高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多年 ,农民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节省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 ;三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也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已经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农村教育的新方法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农村教育必须符合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次,要树立农村教育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思想;第三,农村教育应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要控制农业人口数量,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二是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创新农业功能:三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力度,改变政府扶持农业的方式;四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要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六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七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