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学术界活跃起来了,讨论会开得很活泼,文章写的也不少。这种现象,十分可喜。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科学的历史就是认识运动的历史,是主观认识客观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在这个旅途上,往往会遇到峯迥路转,甚至迷失道路;在几经曲折迷误之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1,(24):40-40
近印效应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近印效应,即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或越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就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人联想起相关的事情。心理学将这一现象解释为认知对于主观概率的影响。主观概率是一个统计学要领,即人们主观上对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相对于客观概率,主观概率非常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学判断形势,实属不易,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会出现失误,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是体制因素上的制约,渠道不畅,信息失真;第二是思想理论上的局限,传统理论的影响;第三是认识方法上的局限,用旧的方法、老的经验去观察新的事物和现象;第四是科技素养上的局限,领导人的科技和经济知识不够的影响;第五是领导人作风上的问题,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影响;第六是国际局势上的制约,美国和苏联压力的影响。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制度的历史惯性,对人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倾向性和凝固度的影响不可低估。封建的传统思想意识是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必须逾越的障碍,只有摆脱封建主义的局限和偏见才能使新的政治机制得以发展。 两千年来的封建集权体制不可能不对人们的民族意识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派生出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而且使许多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旧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出现了一次新的飞跃。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不断突破旧思想观念的局限,才能深化认识,更好地把握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使自己从必然性的奴隶上升为自然、社会的主人。这又会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经济上出现奇迹。当前,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和…  相似文献   

6.
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出发,以封建统治的三纲五常观念到法治社会的法治思想这一社会发展现象来展现事物是怎样在发展中遵循自然之道的,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自然之道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同时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告诉人们在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时不能仅仅立足于当下,应尝试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帮助人们能够更全面和清楚的认识事物,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童潇 《实事求是》2009,(1):23-26
社会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客观(物)和主观(人)双方双重建构的产物。因此,忽视主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产生局限和偏差。在这个意义上,社会问题的消解策略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解决主观建构的意识性,另一方面解决客观建构的存在性。建立社会预警机制和展开社会控制和管理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社会工作为社会问题治理提供了新的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8.
庄友刚在1998年8月6日的《社会科学报》上发表文章,认为目前由于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不是很清晰,导致关于发展知识经济的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在研究过程中,有不少人把知识看作是第一生产要素。这既有悖于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会对人们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9.
“偶像”的本意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很优越,电脑、电视一应俱全。孩子接收的信息广而且快,连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都认识很多的公众人物,很多的小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而且逐渐出现低龄化,出现这种现象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为此,我们在学生、家长及教师当中做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问:"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标准的回答是:"当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践的时候,就达到实事求是了。"这话看来是绝对正确的,但太抽象.需要解释,否则就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你看,实事求是要解决的就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而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对基本矛盾。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叫做"矛盾的普遍性"。认识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也具有这种"矛盾的普遍性"。既然如此,这两对矛盾的解决,即实事求是,就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了。  相似文献   

11.
干部培训难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症结就在于客观上无压力,主观上无动力。主要表现与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偏低。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干部要不要参加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他们看来,眼  相似文献   

12.
官与小事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当你拿着报告去找一些领导时 ,他看后总会说 ,“我签个意见后你去找×× ,我不管具体事。”这里讲的“具体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久而久之 ,它便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概念———“当官的不办小事”。官不办小事的原因很简单。从客观上讲 ,他们确实很忙 ,要腾出时间 ,集中精力去办一些一般人干不了、干不好的正事、要事、大事。从主观上讲 ,他们认为“官干小事”有损形象和威望。是不是每个官都不干小事 ,干了小事的官就变小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有一年的秋季 ,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鉴赏与批评,是一个被人们讲得很多而又很含混的问题。人们大都将鉴赏混同于欣赏,从而将鉴赏与批评的关系说成是欣赏与批评的关系。例如有人在《批评和鉴赏的区别是怎样的》的题目下写道:“第一,从态度上说,鉴赏是主观的,是没有利害感的……批评是客观的,是有目的的。”“第二,从程度上说,鉴赏是批评的第一阶段,鉴赏在认识过程上比较批评的程度浅,我们考察  相似文献   

1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9):38-39
一名与贪官同名的公务员则表示,同名也未必全是坏事。“拜他所‘赐’,我这名字很容易被记住。新来个领导,最先认识的一般是我。”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做与不做一个样,既不会"一票否决",又难体现政绩,不如搞几个项目,完成一些指标来得实在.思想政治工作被"虚"化,除主观认识有偏差外,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一些特性也使人产生"虚"而不实的错觉.  相似文献   

16.
邪教是以宗教名义为自己谋利益及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非法组织。邪教是一个社会问题,邪教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社会物质生产方面说,它是由社会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均衡导致经济利益矛盾对抗而产生的。从文化角度看,它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有限被神话迷雾所笼罩,造成人主观判断上的错误和混乱,同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所控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抽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重要方法。这种认识方法的特点是:舍去具体事物的个别的、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事物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的抽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开始对事物只有一些初步的表面的感觉印象;再通过实践,这些印象在脑子里经过几个反复,认识过程就发生了突  相似文献   

18.
一、逆反心理及其“度”的认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当人的大脑接触到某种信息刺激时,所呈现出的一种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它以思维上的怀疑为其基本特征。适当范围内的反向思维并不是坏事,它恰恰是人们认识真理和探索真理所应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没有这种思维上的怀疑态度,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现和创造。但  相似文献   

19.
人的思想总是不断地对人自身及其外部世界进行着反思。当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而引起思想意识领域的对立冲突时,人们进而会对人的认识能力本身、认识的范围和方法进行理性的思考。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代表老聃、庄周尽管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都对人本身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的考察。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时代处于大变动或孕育着大变动时,哲学本身面临着新的发展。康德处于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从亚里斯多德以来的二千多年的形而上学(研究本质、世界整体等问题)受到了批判,而16—18世纪的唯理论与经验论在认识的起源即认识是来源于感性和理性哪一个更可靠等方面存在着长期尖锐的对立,促使康德在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历史问题"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复杂问题,围绕此事曾经发生过比较激烈的争论,中央曾为此几次开会研究并作出决定;另外,此事与小说《刘志丹》的重大冤案密切相关,因而颇具神秘色彩,人们颇为关注但又多不知详情。近些年出版的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和传记,对相关问题的说法很不一致,甚至存在自相矛盾、表述偏颇、严重失实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人们对这个历史事件的了解,甚至误导读者,起不到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启迪的作用。那么,历史的真相如何,应如何认识这一事件,应该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谨就大家关心的这一问题,笔者谈点个人了解的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