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17日,按照中国传统习惯,99岁的开国将军胡继成开始步入百岁的人生旅程。这一天,成都军区的领导和家乡的代表及亲友一起为他祝贺百岁华诞,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身着红色唐装,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地接受大家的祝福。胡继成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对部队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即便到了晚年,与人交谈,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当年战斗往事,最关心的是部队建设,他经常在梦中回到了部队,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相似文献   

2.
刘德金 《湘潮》2010,(6):1-1
<正>1947年,我出生在耒阳市大和圩乡沙元村。偏僻的沙元村座落在半山腰上,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山,自然条件极差,村民除了种地没有别的经济来源。1964年,我应征入伍,先后在部队和总部机关工作42年。退休后,我再回到家乡沙元,发现这里的交通、住  相似文献   

3.
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记漳县大草滩乡小林沟村党支部书记吕耀辉田耀川,漳纪1979年,风华正茂的吕耀辉高中毕业后,带着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漳县大草滩乡小林沟村。面对贫穷落后、长期被吃饭穿衣困扰的乡亲们,他不由得流下了辛酸的泪水。他立志要...  相似文献   

4.
今年51岁的郭兴利,出生在剑阁县正兴乡龙虎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部队转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0,(6)
1956年初冬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张际春回到阔别28年的家乡湖南宜章县。县委领导特意为他安排了特殊食宿,张际春摇摇头,扬扬手说:“千万不要这样。”他在县城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小住了几天后,就深入基层视察工作去了。一天,他来到了故乡——天塘乡罗轸村。——他的侄儿们见  相似文献   

6.
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醒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当时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杨得志既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回家成了他没能实现的梦,成了他心中郁结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环境里,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开始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相似文献   

7.
大山之子     
在呼市和林格尔县胜利营乡东摩天岭山区,蒙古族共产党员武胎孩的名字和这里的一山一水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大山之子”。1966年,武胎孩离开了绿色军营,回到家乡胜利营乡新营子村,不久便挑起了支部书记这一重担。新营子村山大沟深,植被稀疏,...  相似文献   

8.
1989年,刘韧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长春市。他被分配到吉林日报社工作。在当时看来,这是省直机关,又是报社,端的是金饭碗,可是刘韧干了两年就不想干了。1991年,刘韧自动离职下岗,他要到商海中去一试身手。这一年,刘韧只有25岁。面对茫茫商海,没有资金,没...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必然抉择》(刊《福建党史月刊》1991年第5期)一文中关于张光前与闽粤赣边纵队谈判一段,不符合历史事实。张光前曾任闽粤边“清剿”指挥部少将参议。1948年3月,国民党对闽粤边10个县进行大“清剿”。张光前带一个连回到他的家乡,即我们的游击根据地梅县三乡进行“清剿”。他回到三乡后,大搞自新运动,威逼地方干部及军队家属,拉他们的亲人下山自新。大力恢复被我们摧毁的乡公所。三乡一度被搞得很糟,有几百人被迫自新了。当时,他有个侄子是我粤东支队独立第二大队  相似文献   

10.
<正>2003年1月,丁磊放弃了留在部队发展的机会,怀揣着优秀党员、优秀士兵和三等功的奖牌,满怀报效团场的愿望回到了家乡——农二师二十五团。团里安排他到联防队工作,父亲的朋友介绍他去银行上班,他都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去处。正当他苦恼烦闷的时候,团电视台一则招标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博斯腾湖边有260亩荒地急待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下旬,37岁的杨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取得了渡江作战的胜利。在刘、邓首长指挥下,部队经江西、湖南向大西南进军。进军途中,杨勇将军顺路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浏阳县文家市,在这里小住了6天。将军戎马一生,就回这一次家。下面记述的是他当年凯旋故里的几个小故事。愚劝乡亲“六不要”7月中旬,杨勇兵团抵达与浏阳毗邻的江西万载。杨勇将军想到即将率部路经家乡,心情激奋不已。他修书一封,通过地方党组织转到家乡。在信中,他告诉家乡亲人不日内将顺便回家看看,恳切地要求乡亲们“六不要”:不要敲锣打鼓放鞭炮;不要上街夹道相迎;不要张贴为他个人歌功颂德的标语口号;不要为他杀猪宰羊设酒宴;不要在他家张灯结彩摆  相似文献   

12.
正1985年,邓永周从部队复员,凭着对家乡的热爱,他毅然选择了回到生养他的农九师一六二团五连,承包了近100亩盐碱地,由于土壤质量差,他就拉运沙子、肥料改良土质,第一年种地就小有成绩,使他坚定了信心,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默默地耕耘着,土地一次次丰厚的回报使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扎根农场,并且深深地眷恋上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由于他头脑  相似文献   

13.
能人章辉安     
1988年3月,25岁的章辉安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农二师二十二团三连。那时的他,年轻气盛,一心想干番大事业。当听说跑运输挣钱时,他便干起了个体批发经营,直接送货上门。90年代初,个体经济正是吃香的时候,凭着军人吃苦耐劳的顽强作风,在商界拼杀近10年后,章辉安挣到了他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38万元。凭着对商业经营的敏锐头脑,章辉安决定用这38万开办  相似文献   

14.
在渠县李渡乡狮牌村有个让村民啧啧称奇的"BE生物昆虫链式"养殖场,场主是乡里有名的养殖大户范叶其.现年30出头的范叶其曾在广东等地打工,去年,他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15.
镇康县军弄乡哈里村是一个德昂族聚居的山寨,村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德昂族退休干部曹阿够,他带领德昂族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发展市场经济,追求文明进步,使偏僻落后的德昂山寨发生了巨大变化,被人们传为佳话。1994年初,曹阿够从军弄乡人大主席这一领导职位上退休,回到了他的家乡——德昂山寨哈里村。哈里自然村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不通公路,不通电,全村55户人家274人,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黄祖示少将,风尘仆仆从长沙回到家乡——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为家乡的党员上党课。将军一走进村党员活动室,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黄祖示将军,1940年出生在韶山长湖村,1959年12月应征入伍到部队。60年代就已经是闻名全军、全国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和学习雷锋标兵。他先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名字早就写进了小学的教科书。1990年7月,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授予黄祖示少将军衔。从士兵到将军,黄祖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党员。他在省军区任副政委8年,几…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李飞燕大学毕业,通过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回到家乡迁安市担任阎家店乡提铃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14年6月,李飞燕被选举为提铃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入村7年来,她一直积极工作、任劳任怨,赢得了提铃寨村民的高度赞许。一  相似文献   

18.
回家的感觉     
新千年第一个双休日,元阳县胜村乡哈尼族副乡长李世华(左一)回到生养他的山寨——全福庄小寨。看着身着新装的双亲,住着300多平方米的3层钢混楼房,他十分感慨:1983年,他带着家乡100多号哈尼人,到锡都个旧运矿石搞建筑,10个者夏秋冬,10年酸甜苦辣,全村80多户人家的钱袋都鼓起来了,60多户人家已将传统的蘑菇房,换成了砖混、钢混的新式楼房。家家部变样了!他来到1994年他家承包的236.5亩茶山,看着青翠欲滴的茶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品"的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今年已是78岁高龄.他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任大分县知事至今.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相似文献   

20.
1986年5月,年已古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回到故乡福建。他一踏上生他养他的闽西这块红土地,不顾旅途的劳累,驱车百余公里前往家乡南阳。这是他自参加革命以来第二次回家乡,前一次是在国家困难时期的19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