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海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生命线地位,始终为海关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的政治保证,就必须加大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力度,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相适应的新方式、新方法。本文将以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新兴的无意识教育在新形势下海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积极配合传统的有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海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建国 《理论月刊》2008,(9):183-185
随着理论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讨及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的渐次深入,辅导员工作事务化倾向愈来愈明显,其所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失落"。本文旨在从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角度探讨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并引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从无意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在事务性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在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的效果作出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3.
杨会彪  谢东方 《传承》2009,(24):64-65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9)
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无意识教育以一种更隐蔽、更灵活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结合无意识思想教育的优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无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无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勇 《青年论坛》2007,1(2):60-6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倡导与时俱进。近些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实施“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实施无意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它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五粮液集团党委在开展职工思想教育时,除了继续采用大小会灌输、大众传媒广种薄收、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等传统教育方式外,还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运用手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了不受固定模式和时间、地点限制的思想工作"无意识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承红 《前沿》2013,(19):156-158
当今时代,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性特征相互交融,日益密切,在人们满足于社会给予自己需要的同时,那些自发的、混乱无序的、非理性的,在人们无意识状况下形成的社会心理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给心理咨询与治疗带来了困境:无意识社会心理干扰下的个体思想和行为失控导致的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需关注无意识社会心理在治疗过程中的唤醒与激活.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业内一些人士纷纷提出,适应当今工作对象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探索实施“无意识教育”。 何谓“无意识教育”?这是指思政工作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教育者去自我感受、体验、认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的教育活动。如果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便是:实施教育有意识,接受教育无意识。  相似文献   

11.
吴贤 《创造》2000,(11):48-48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入:  首先,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弘扬延安精神。理想是一面旗帜,是追求向往的目标,是精神的原动力。崇高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延安精神最鲜明的特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多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相互渗透,一些人在各种思潮中迷失方向,是非不清,思想困惑,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为此,就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对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是一大障碍。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教育工作效益,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无意识教育。什么是无意识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最主要、最高级的叵映,是人的一切自觉认识、体验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则是人脑反映客观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生在知觉水平下的一种认识和一种不知不觉的体验。所谓无意识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它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得到心灵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吉锋 《理论月刊》2005,(1):133-136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表现为表现形式、载体本质、教育依据和教育要求、教育主客体地位、主客体特性、环体和介体上的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体现在教育目的、功能上的相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认清和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发展,无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齐晓安 《求索》2011,(5):49-5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双向互动关系。这一互动关系源于两者之间精神实质的一致性、时代要求的一致性、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这是学科建设和理论课建设内容可有效对接、理论发展规律和理论教育机理可有效融通、学科建设目标和教育教学目标可有效互动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之魂。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根本原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集中体现在思想路线、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建设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继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建设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4,(8):80-80
林青、于思斯、吴倩茹在《今日中国论坛》2014年第B5期撰文认为,传统思想教育与网络思想教育具有相同的目的性。然而模式却不一样,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所以在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的先进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孙静 《青年论坛》2008,(2):74-76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情感,真心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冯东晓世纪之交出现的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决策和论断,认真研究当代国际新的思想文化现象,把握其来龙去脉、实质...  相似文献   

20.
亲情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首先来自于亲情关系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使亲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联系,即亲情关系的广泛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亲情关系的亲和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亲情关系的稳定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亲情关系的差序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亲情关系的自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性之间存在着种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