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程刚 《求索》2013,(2):78-80
高宾原为北齐政权将领。为躲避“勋贵”的迫害,被迫投靠了西魏政权。由于高宾适应了西魏(北周)政局的变动,他先是依靠“武川镇军阀集团”的主要成员独孤信,后又攀附于“宗室集团”的骨干宇文宪。得以使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步步高升。高宾的政治经历见证了西魏、北周之际,中心集团之间的血腥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导致“武川镇军阀集团”最终无奈地将中心权利让于以宇文护为首的“宗室集团”。  相似文献   

2.
敦煌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以下为行文之便,简称“残卷”),是目前反映北朝均田赋役制度唯一的出土文物。由于北朝的均田制度史书记载简略,因此“残卷”是深入研究北朝均田制度的宝贵资料。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据“残卷”的记载,对北朝均田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对于“残卷”的运用则存在着差异。王棣《从<邓延天富等户残卷>看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是将“残卷”作为西魏北周推行均田制的实证,来论证西魏北周的情况。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S.0613号看北朝均田制的苦干问题》,认为“残  相似文献   

3.
袁晓莉 《新东方》2006,(9):60-64
麦积山石窟建造的时间约在姚秦。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以看出麦积山始建于后秦时期(384-417年)相当于安帝司马德宗隆安至羲熙年间,仅晚于敦煌莫高窟。自后秦开始兴建麦积山石窟寺后,经过“六国共修”(前秦、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走向了鼎盛。麦积山石窟共有194窟,而现存北朝时期的石窟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北魏洞窟74个,西魏洞窟16个,北周洞窟44个,基本上代表了麦积山石窟繁荣时期的艺术特征。麦积山…  相似文献   

4.
世兵制后期与府兵制形成时期“兵”的地位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程 《理论月刊》2001,(7):25-26
世兵制后期"兵"的地位日益哀落,士兵的地位近似奴隶,士兵不断逃亡,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西魏、北周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即府兵制,士兵的地位有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也增强了,府兵制与世兵制相比,显示出了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孝文帝改定官制所造就的北魏秘书著作官制度,在模仿南朝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由此确立了北魏的国家编撰出版机构。以史官制度为中心的、包括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在内的北朝国家编撰出版机构,则基本沿着北魏制度的轨道运行。北朝的秘书著作官制度,也成为后来隋唐相关制度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6.
庾信所作北周郊庙、燕射歌辞向来少人问津,实际上,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庾信个人的处境心态以及北周的音乐风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乐歌在内容上突出地表述了儒家政治观念,同时反映了北周政治局势的变动,形式上则出现了六言句式及散化现象,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历代庙堂乐歌的程式化创作倾向,因此,可以被视作仪式乐歌承载下的历史与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基本方向,以预算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已经深入开展。如何以财政改革为杠杆,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引导构建公共行政体制,促进县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制创新,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基本问题从公共财政与公共行政的视角来审视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1、拮据的财政现状是政府职能“缺位”的直接原因。欠发达地区拮据财政的特征十分明显。一是“农业”财政。财源不丰,财源结构不合理,且税费改革以后,农业“四税”一定多年不变,财政增…  相似文献   

8.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09,(9):5-5
当前捉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拮据造成保障不力,补助水平低。所以需要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分配的“大盘子”里来统筹考虑推进。  相似文献   

9.
财政合法性:一个尝试性的政治分析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经济分析方法,结合政治合法性理论,在对财政现象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个政治分析概念,即财政合法性;并根据财政合法性基础的差异,把财政区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家计型财政、君主专制型财政、公共财政、集中型财政;最后指出财政合法性这一政治分析概念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穆公 《北京观察》2002,(8):18-20
西方国家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绩的关注 二战结束以后的美国,由于经济不景气、财政拮据,政府要求加强对政府公司的审计评价,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北齐、隋朝均田令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朝隋唐推行均田制的近三百年间,北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都颁布过本朝均田令,又都不断地调整、补充和修订均田令。各朝均田令修订的具体时间和内容,除唐朝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外,其余各朝皆无比较明确而翔实的记载。唐朝的田令虽然记载较详,仍有粗疏之处。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在《唐令拾遗》中对唐朝田令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与辑补,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9亿农民的巨大关怀。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和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集中就是,过去很多由农民负担的农村事业费用改由地方财政支出,这无疑给本来就拮据的县乡两级财政造成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必须认真对待,统筹安排,妥善处理,在加快壮大县乡财力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会经济状况普遍恶化的情形下,如果既没有深入摸底,也没有广泛调研,盲目地到海外招商,遭到冷遇将在所难免。当招商引资的功利性压倒了科学性,会使得本来就拮据的财政更加紧张,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也将搁浅  相似文献   

14.
<正> 红安县财政局尹维忠、柯东海来稿指出,财政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执行部门,其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的稳定,而财政监察正是实现这一目的必要条件。当前,要做好基层财政监察工作,必须处好几种关系。一是工作主次地位的关系。有的地方领导把这一工作当成“搭头”,认为财政工作是主要工作,处于支配地位,财政监察  相似文献   

15.
当前 ,县乡财政管理逐步加强 ,但财政运行中的“效益”问题仍相当突出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财政职能的发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三分离” :一是重数量 ,轻质量。二是重分配 ,轻效益。三是重检查 ,轻监督。财政工作与社会实际相分离、发展经济思路与财政增长需要相分离、县乡财政状况与经济需要相分离。县乡财政运转普遍步履维艰 ,每年增长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只能应付人头经费的增加 ,财政在维持“吃饭”之余 ,很难挤出资金用于建设性开支 ,有的甚至连正常的政府机构运转都难以维系。拮据的财政状况和财政的低效运作已不能适…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8,(6):12-14
近几年,天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进步走出工业滞后,财政拮据,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的困局,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黄向辉 《传承》2009,(22):162-163
旧桂系时期,广西当局在推进私塾改良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尽管如此,广西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清末的基础上继续办理塾师研究所,开展义务教育,推动私塾改良的深入进行。但在旧桂系时期,由于政局动荡,财政拮据,难以使政策有效落实下去,私塾改良效果并不理想,新式教育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财政体制改革也是应有之义,而城区作为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其改革显得尤为迫切。以湖北为例,我省县级城区政府大都没有按照行政区域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建立一级完整、独立财政。这一统得过死的财政体制,导致城区财政调控能力脆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认为,加快城区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与之相应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城区财政体制,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城区财政体制现状及其弊端城区财政建制,是城区政府通过财政宏观调控辖区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  相似文献   

19.
蒋勇军 《求索》2014,(10):157-161
近代以降,由于制度衰落、吏治败坏、灾荒频仍、外敌入侵,导致国家财政枯竭、国势衰微。李星沅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两淮地区遭遇了特大洪水灾害。"救灾如救火",为赈济灾民,他采取了米钱兼施、蠲缓赋税、添仓积谷、劝募钱粮、掩埋尸体、及时疏散等措施,赈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灾民得到了暂时安置,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拮据、僧多粥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其重组行为除受市场影响外,还受到政治、法律、历史遗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国家采取财政注资、核销冲减企业债务等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