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民族都留下了敬畏舅舅的谚语和习俗,舅舅的地位实质上是男性在母系社会中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当这种地位超越女性时,就形成了舅权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男性的家庭身份从舅舅变成了父亲,舅权也就自然消亡了。  相似文献   

2.
许多民族都留下了敬畏舅舅的谚语和习俗,舅舅的地位实质上是男性在母系社会中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当这种地位超越女性时,就形成了舅权.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男性的家庭身份从舅舅变成了父亲,舅权也就自然消亡了.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舅权曾经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中舅舅对外甥享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社会规则、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舅权对氏族中男性公民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舅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最终确立的时候,舅权变得日益弱化了,但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与父权一道在维持社会的平衡当中发挥着作用。本文即拟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的舅权现象进行分析,从舅权在民间规则当中的多种体现、舅权产生并存在的原因和舅权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舅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时代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依附性角色使得村庄以男性为中心编织了一张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之网。随着核心小家庭地位的提升,年轻妇女不再依附于家庭和男人,成为一支独立而有主体性的力量,妇女成为核心家庭中的当家人。在这一当家权流变过程中,妇女作为村庄的外来人角色恰恰成为冲击以内聚性及男性中心链条为特征的传统村庄,从而使村庄逐渐表现出现了离散性的特征。可以说在变革时代,妇女的外来者角色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变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任务,但是在家庭内部乃至整个社会都将生育视为妇女一个人的责任。亲职假便是针对这一情况所设立,亲职假是男性在妻子怀孕分娩后与妻子共同承担养育新生婴儿所享有的一般不低于30天的假期。亲职假的设立有利于男性承担家庭责任,有利于在家庭和社会中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理念,从而保障妇女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6.
战前日本农村典型的家庭是家长制直系家庭.家长制形成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农村女性被视为男性和家庭的附属物,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最为低下.在战后经济社会的变迁演变中,农村家庭构成的主体依然是直系家庭,但维持家庭关系的家长制彻底解体,家庭规范也由家长制演变为民主主义性质的核心家庭规范.战后日本农村直系家庭的重建成为促进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行政干部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于两性时的表现特征,可以发现:(1)行政干部地位晋升的基本趋势是重视高等学历,自1988年之后人力资本质量对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在相应行政等级阶梯上顺利晋升的女性有着至少与男性近似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2)以父母教育程度为表征的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对于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依然具有显著影响,对女性行政干部的影响尤大,但其影响程度已不如人力资本;(3)社会资本对于男性和女性行政干部的晋升均有显著正面影响,提醒我们仍应警惕干部地位晋升中来自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干扰等不正之风问题;(4)不论男女,家庭责任承担越多,越不利于其更高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而性别角色认知越趋向于现代,越利于更高行政级别地位的获得.家庭责任对于女性干部更高行政级别地位获得的影响甚于相应男性干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海人大》2006,(6):45-46
国家行政学院邓名奋撰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四项基本权力: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汉和任免权,这四项权力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议决权和监督权两大权力,因此监督权在人大权力结构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特别是考虑到目前人大议决权的行使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完全到位,监督权的加强就可以起到充分行使人大权力、展现人大意志的现实作用。因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监督法。通过加强人大监督权力和监督职能进而提升人大的现实地位和作用就极具标本意义,它体现了我国人大制度改革完善以及民主政治发展的某种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试图从技术的角度阐述罗马法中所有权概念的产生。罗马私有化以后,家庭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家父享有最高统治权,家父利用其统治权来涵盖对财产的支配。但随着家庭主权地位的丧失,作为政治主权观念的家父权再也不能解释对财产的所有了。而人役权、地役权概念的产生,使罗马人获得了人对物利用模式的权利原型。于是,在借鉴人役权、地役权权利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了人对物所有的所有权概念。  相似文献   

10.
试论“第三者”插足对配偶权的侵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与配偶一方通奸是时下颇为敏感却又司空见惯的问题,我国立法对配偶权规定的不足导致受害人无法得到很好的救济.本文对配偶权的一般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内容和性质特征,并重点就"第三者"插足对配偶权的侵害及因此产生的民事责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荷马时代人类社会从女权制过度到男权制,妇女社会地位降低。希腊城邦制度时期,妇女被排除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她们不是男性爱情的对象,而是满足男性性欲的对象,是为男性社会生产合法公民的工具,是管理家务和获得家庭财产的手段。希腊化罗马时期,随着城邦这个人们安身立命之所的衰落,人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城邦转向家庭,于是,两性关系改善,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论男性贞操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贞操权是指性纯洁的操守不为他人非法侵犯的权利 ,不独女性享有贞操权 ,男性同样也应当享有贞操权。随着社会的发展 ,男性的贞操权也可能受到不同形式的侵犯 ,我国刑法应当与时俱进并借鉴国外刑法的相关规定 ,将严重侵犯男性贞操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其主要劳动力的,但是家庭农场的劳动力需求超出其家庭成员数量时,实现家庭农场雇佣关系中的雇工权便成为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家庭农场雇佣关系中的雇工权同成员权、特殊雇佣关系同人身顶股制、商合伙中的劳务出资进行比较研究,可明确使家庭农场雇佣关系中的特殊雇工享有拟制性的"成员权";对家庭农场特殊雇佣关系中的"雇工权"与"成员权"进行制度对接,可以完善家庭农场的治理结构与经营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家长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家长权”的瓦解,个人从“家庭”中脱离出来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作为现代西方法制体系的直接渊源的古罗马法的家长权的产生、发展和逐渐消减的过程,就鲜明地展现了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族群日常生活中,女性会在制度允许的范畴内,主动行动,加强自己地位身份的重要性和稳固性。海洋族群中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导者,是人情的缔结者和维护者,是贤能原则的诠释者,是生命色彩的描绘者。但是这种地位仍没脱离依附于男性的特点,女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掌控和家庭人情的代理以及自身素质的展现,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形成一种"依附性支配"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战争对古罗马妇女家庭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战争为其带来了财富和荣耀,在战争把男性推上时代巅峰的同时,也使广大男性终日忙于军旅或战死疆场.男性的缺失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条件.家庭是古罗马妇女的主要活动空间,古罗马妇女地位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婚姻形式的变化和为妻为母地位的提高,这也使罗马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拥有幸福与和谐的家庭.古罗马妇女把罗马战时妇女观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动,也把对战争的参与作为自身取得自由和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防治家庭暴力工作中,如何处理家庭暴力施暴者,成为国内外警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家庭暴力施暴者之所以实施暴力,是与社会文化中对丈夫惩戒权的认可、社会上和家庭内的权力与控制关系、男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暴力倾向与行为的养成分不开的。针对施暴者,国内外警察采取了惩处与打击、教育与矫治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从时间利用的视角分析城镇已婚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状况发现,婚姻和生育是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面临的巨大挑战,工作时间的刚性减少了女性对家庭的时间投入,城镇已婚在业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公共服务的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政策方面,建议推动用人单位公平对待职业女性,有条件地实行弹性工作制;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性别特征,女性不仅在劳务市场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中,其覆盖率和受益水平与男性相比,水平明显偏低。老年性比例失调、老年高龄妇女和农村妇女生活非常艰难。老年女性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因其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与男性相差甚远,影响了她们晚年生活的身份认同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多元的养老政策背后是妇女被掩盖的劳动。因而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女性的养老保险政策,这类政策分三类:老年护理由私域向公域转化、基于引致性权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的家庭照料补贴。要建构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以及代际间的公正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以社会责任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家庭中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