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小平 《政策》2010,(7):42-4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强调要"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化包括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为农村工业化的两个内容,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化,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取新中国历史上农业合作化转变为农业集体化的教训,重构农村合作制度,推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丛 《当代广西》2007,(12):13-13
《小康纲要》中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加速工业化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任务和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兆征  白继文 《前进》2007,(10):51-5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和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中央要求,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比作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三驾马车,农村信息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导航仪。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被证明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环境改善的最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能够大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工业化能加快农…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9,(5):4-10
(2008年12月31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  相似文献   

8.
“江流曲似九回肠”、“越绝孤城千万峰”,上天何其厚爱柳州,一条柳江奔腾不息,成就了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之地;一代文豪柳宗元被贬到此,使中原文化在这片荒芜之地传播开来。柳州人显然不负上天赐予的一方山水与文化,他们勤劳勇敢、力争上游,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任务,这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党在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方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应结合自身职能,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友 《创造》2004,(4):23-24
所谓"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导入和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让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自学以和谐发展的要求指导各项工作,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列,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党对军队的要求,也是军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马清明 《政策》2003,(1):22-23
按: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2003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头一年,各地正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精心谋划发展思路,决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这里,我们邀请部分市县负责人介绍2003年经济工作思路,希望能够起到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晓董 《今日浙江》2008,(20):41-4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嵊州市着眼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创新的理念,服从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8,(1)
共享发展理念是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对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特别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海南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增强新的动力,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海南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面临着民生领域的短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等困难和问题。当前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需要我们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融入具体的民生政策实践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海南区域之间的差距;加快海南民族地区的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全面共享发展的成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海南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桑榆  关东  柳轩 《当代广西》2006,(14):42-43
在谈论“三农”的话题中“,反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从2003年开始,工业重镇柳州市走出了一条由财政反哺农业的“直接输血”到“工业下乡”,再到以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帮助造血”的反哺之路,进入财政反哺农民、工业反哺农业,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更大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铜梁必须抢抓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遂渝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把铜梁建设成为渝西地区工业大县、财政大县、文化教育大县,为全面建设小康铜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左权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到80%,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我县意义重大。我县的总体构想是,瞄准“建设晋巾重要新型能源基地、太行山中段明星城市、特色旅游名胜景区”三大目标。按照城镇化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倡导乡村文明,扩大基层民主,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