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供述是证据种类之一。在侦查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获取线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供述之于刑事诉讼程序和侦查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侦查机关为获得犯罪嫌疑人供述而对其进行强制讯问的危险。基于国家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侦查讯问权的存在有其目的正当性,基于程序的正义要求,侦查讯问制度的构建应当符合法治的精神。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应当享有沉默权、知情权、律师帮助权。侦查讯问应当保持在必要的限度内,确保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在一种理智、理性、自觉、自由的状态下作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和人们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侦查讯问过程的控制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比较注重讯问的结果价值,即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这就使得在侦查讯问制度的设计上较多地考虑了如何使侦查人员有效地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这一方面的规定,而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显得不足,侦查讯问过程是封闭的,缺乏有力的监督,造成讯问中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现象仍然存在。近些年,各国都立法对侦查讯问的过程进行了控制。笔者认为要构建完善的法律对侦查讯问过程进行控制,藉此推动我国刑事诉讼顺应现代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潮流。首先要确立嫌疑人、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扩大律师帮助权,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讯问程序上明确权利告知程序和完善侦查讯问的具体制度。通过侦查程序的立法控制侦查讯问过程和讯问活动的实施来达到查明案件事实和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证据,既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认定案件事实和确定被告人罪名、罪责的依据,又是侦查人员讯问被告人的一种有力武器。如果说整个侦查活动始终是围绕收集与核实证据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那么侦查阶段依法讯问被告人的活动,更是须臾离不开证据作后盾。讯问活动最直接的目标,就是通过正确、科学的途径去收集、核实证据,达到查清案件全部事实真相的目的。讯问被告人如果离开了证据或不以证据作后盾,讯问目标就不会明确,侦查人员的信心就不足,甚至容易陷入迷津,出现进无目标、退无方向的窘状,而且扭转和摆脱这种被动的困境也十分艰难,这是侦查办案绝对忌讳的现象。讯问活动没有证据不行,但有了证据不会使用也不行。因此,正确理解证据在侦查中的  相似文献   

4.
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侦查办案的必经程序。做为侦查讯问主体的讯问人员应注意增强法律意识,参与诉讼意识,深挖犯罪意识,证据第一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5.
讯问笔录的证明力,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从实践的视角审视,讯问笔录经常作为证据使用,讯问笔录的证明力颇受质疑,冤假错案大多与讯问笔录失真有关,犯罪嫌疑人很难证明讯问笔录制作的非法性,死刑案件中对被告人供述的采信须特别慎重。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讯问笔录具备证明力的要素,讯问笔录在证明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讯问笔录证明力的大小有待于审查。虚假供述、选择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诱导性地制作讯问笔录、倾向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这些都是导致讯问笔录失真的主要原因。为防止讯问笔录失真,一是确立自白补强的证据规则;二是律师介入侦查中的讯问;三是应由侦查部门证明讯问的合法性;四是遵守正当的讯问程序。  相似文献   

6.
偷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是这几类案件侦查的重要环节。这三类案件具有各自不同的讯问要点,讯问时,要挑选精通财税、会计、法律的人员,熟悉案情,收集证据,选择讯问途径,确定讯问的突破口及核心问题,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当程序,可分为立法上正当程序与司法上正当程序,。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就是司法上正当程序问题。虽然我国新旧刑事诉讼法都对正当讯问程序作了合理构建,但实证分析表明,讯问过程中司法正当程序仍未实现。立法正当程序不能直接转化为司法正当程序,侦查讯问程序不当性有其体制根源、心理根源与证据根源。因而,欲实现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需从其根源上着手构建新的考核体制,建立心理防范措施以及进一步降低口供证明力,以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真正实现司法上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8.
从侦查讯问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犯罪案件在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犯罪证据状况和犯罪发现概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计算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具有侥幸心理强烈、畏罪心理不突出的特点。对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讯问要采取“攻心”与“攻城”相结合的侦查讯问策略,运用以使用证据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为主、辅以利用矛盾的侦查讯问方法,并应注意侦查讯问言语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语言为法律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众多方面和角度之中,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侦查讯问而言,整个讯问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侦查人员的讯问策略意图都是通过语言来贯彻和实现的。总体看,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尤其是在新刑诉法实施的背景下,对侦查人员讯问语言的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实务操作的紧迫性。侦查讯问作为法定的侦查行为,其语言的使用需要规范,应当根据法律要求、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心理、案件证据情况辩证运用。未来侦查讯问应弱化侦查讯问人员的"权威性特征",缓和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和不平衡关系,以创造双方交流沟通氛围的会话式讯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破案"概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破案是指侦查部门对所立刑事案件,经过一系列侦查活动,在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并进行多次讯问,各种线索、证据进一步挖掘、收集的基础上,对侦查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后,认为收集到的证据充分确凿,案件事实、责任大小清楚,案件的主要情况得到了多种证据的印证、证实,侦查活动基本完毕的一种认识.它是一起特定案件(不是某一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接近侦查终结时的一道程序.  相似文献   

11.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基本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侦查讯问中的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2.
袁曙光  张静 《青年论坛》2009,(1):104-107
我国刑诉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面对审讯人员的审讯:“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由“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彻底改变目前的侦查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索侦查程序的改革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侦查讯问的法制化又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落实保障人权的背景之下,要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就必须提高侦查讯问方法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它既可以实现讯问的预期目的,同时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文章对我国侦查讯问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构想,以期为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在现代刑事司法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兼顾的背景下,在我国公民权利意识与程序意识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在我国社会对司法公正与正义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如何让我国的侦查讯问走向"法治化"是一项必须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域外侦查讯问对我国的启示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是侦查讯问法治化的一种内在规律,程序法中法律规则立法之细致严密是侦查讯问法治化的重要条件。但是,规则之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侦查讯问法治化的实现不仅需要规则之治,也亟需具备其他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讯问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在侦察取证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它对于及时地侦破案件、准确的起诉、指控和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讯问必须有效而合法的进行,同时要求讯问人员有着高超的讯问言语技巧。  相似文献   

16.
审讯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具有很高技巧性的工作。突审对侦查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案情的了解、审讯方案的制定、审讯技巧、审讯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讯任务、迅速破案。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很多科学的审讯方法被应用到侦查破案中。这些方法主要有察言观色、反复诘问、迂回渐进、口供与物证相印证、用证与教育相配合。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避免了刑讯逼供,而且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这些方法对现代的侦查讯问实践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不断发展、完善。新刑诉法对于侦查讯问监督方面的规定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日本和韩国的侦查讯问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日本和韩国侦查讯问监督的特点,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式,借此以推进我国侦查讯问监督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原则本为民法中的帝王法则,在刑事侦查中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如维护刑事司法公信力、规范侦查主体行为、促进诉讼民主、保证刑事司法公正等。刑事侦查中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侦查主体在取证中对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和罪轻的证据都要收集,对犯罪嫌疑人、社会大众、知情人、其它侦查机关都要讲究诚实信用。但刑事侦查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刑事侦查中的诚实信用应有例外,体现在诱惑侦查、审讯中的欺骗、秘密性侦查手段、侦查谋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