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卫 《党史纵览》2008,(9):12-16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尊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并给予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赵庚 《党史文汇》2008,(5):46-51
1941年,陈毅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后,为了加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请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动员一批资望较深的科技、文化界进步人士来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若他们愿意留在根据地工作,在安排上一律给予优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新闻出版家邹韬奋,也是这次自愿到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的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华北事变以后,中日矛盾不断上升。邹韬奋到达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策划创办《生活日报》。当时在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化名莫文华,先后给邹韬奋写了两封信,就《生活日报》的办刊宗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关门主义的危害发表了意见。邹韬奋收到来信后,全文发表了这两封信,在编者附言中表示完全同意刘少奇的观点,并提出了使用民族联合阵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42年12月30日早晨。当金色的阳光照在南通县四安镇北的广场上时,一位身穿新四军蓝色大衣、面目清瘦的中年人走上了讲台。虽然他身患重病又经过长途跋涉,可仍然神采奕奕地发表了演说。他说:“抗日战争已到了恭贺新禧的阶段。我目睹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已经在望了!”在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这番话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邹韬奋。  相似文献   

5.
李俊 《世纪桥》2010,(12):22-25
张闻天,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起步和蓬勃发展。今年是张闻天诞辰110周年,本刊组织编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6.
邓涛 《党史文苑》2008,(4):25-27
本文主要阐述作为名记者、报刊活动和政论家与出版家的韬奋业绩述略,以及他对新闻伦理具创见的认识,"韬奋精神"之内涵,其新闻出版思想对当代传媒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09,(10):45-50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1895年出生在福建永安,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9.
祖远 《党史纵横》2011,(11):26-28
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靠近了我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十多万份。当时,邹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影响极大。1932年7月,他又创办了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  相似文献   

10.
1942年12月30日早晨,在南通县四安镇北的广场上,一位面目清癯的中年人走上了讲台:“我目睹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已经在望了!”在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这番话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邹韬奋。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是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韬奋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洪军 《理论学刊》2007,3(6):97-100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以《生活》周刊为阵地,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占山江桥抗战的业绩及意义,并募集大量捐款支援马占山抗日壮举。援马募捐活动的成功,使邹韬奋深受感动和教育,逐渐认清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看到了人民大众的伟大力量及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九一八国难把他和马占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可以说邹韬奋及《生活》周刊为东北早期大规模抗日斗争的兴起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众观是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核心。本文以邹韬奋从"社会改进"到"抗日救国"的办刊方向、从"服务读者"到"引导大众"的受众理念、从"文人论政"到"人民喉舌"的思想探源三个层面,探讨其新闻大众观之演变。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1月香港沦陷前夕,因主张抗日反蒋而被迫避居香港的邹韬奋,在中共南方工委所派的乔冠华的接应下,安全撤离香港辗转到达上海。邹韬奋希望去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敌后抗日斗争情况,中共上海市委也觉得邹韬奋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留在上海风险太大。便遵照邹韬奋的意愿,安排他就近去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11月底,邹韬奋抵达新四军第l师师部驻地东台县,受到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5.
王林育 《党建》2021,(2):67-68
1944年7月24日,我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在上海不幸病逝,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邹韬奋一生斗争历程的最高评价。  相似文献   

16.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10,(10):45-46
还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江西大学新闻系念书的时候.就知道穆欣是久经沙场的著名记者;我学成之后参加新闻工作,购读穆欣著的长篇评传《邹韬奋》,又知他是研究韬奋思想极有建树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邹韬备,江西余江籍,是继鲁迅之后的革命文化旗手。长篇传记文学《少年邹韬奋》,由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邹华义撰写.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题写书名,著名研究邹韬奋专家、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作序,于2005年10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2006年被上海中小学生网络书评大赛评为“我最喜爱的30本图书”,并选入其中必须下栽精彩阅读的三本书之一。2007年江西省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发文(赣教材审定字(2007)1号),《少年邹韬奋》被列入全省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以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及创建进步书刊出版社——生活书店而闻名。而作为著名的政论家,抗战时期,邹韬奋反对消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1):35-35
1931年6月中旬,大上海曝出一桩官场丑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年已46岁,娶有一妻二妾,却又利用权势软硬兼施,娶本校应届毕业女生保志宁为第三妾,除了付给其10万元嫁妆费外,还耗资50万元在愚园路造了一幢豪华婚房。对此,著名报人邹韬奋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上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抨  相似文献   

20.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夏天的一个晚上,万籁俱寂。韬奋躺在床上,坐在床边的妈妈,轻轻地哼着自编的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