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璇  肖龙 《学理论》2010,(18):166-168
《论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及他对弟子的教导,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充盈着"和谐"精神,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任琳  刘友田 《学理论》2010,(20):199-201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所创立的许多宝贵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教育乃至现代教育都有深远影响。通过《论语》这条线索研究介绍孔子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对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昱然 《学理论》2013,(8):37-38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论语》对他的记载生动,丰富。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4.
读书时间     
《侨园》2014,(5):7-7
《论语别裁》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殿堂 作者 南怀瑾 推介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的语录,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也是他讲解《论语》的课堂实录,成书方式差不多,但两者却大异其趣。《论语》微言大义,需要后人一代又一代地阐释注解;《论语别裁》则通俗易懂,活泼形象,应该说是很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国学普及读本。  相似文献   

5.
王孝华 《学理论》2009,(3):61-6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各家注疏中共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都要教育,第二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最后都会被教育成没有区别的同类善人。第三种解释是前两种解释的融合,所以实质上有两种解释。通过与《论语》文本对比,第一种解释可以在教育学中成立,第二种解释也可以成立,但是却是在对受教育者提出向学之心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成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提出了要求,对于现代教育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勇 《学理论》2011,(29):33-34
《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论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和引用到《诗》、《书》、《易》、《仪礼》、《春秋》等文献,为其理论的建构和思想的表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儒家思想中的《诗》教与德行修养、引《诗》与思维表达、品《诗》与处世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中涉及《诗经》的内容展开探析,可以对《论语》引《诗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论语》虽然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其中有大量对"六廉"的道德要求、行为、教育方式的经典表述。通过梳理、比较发现,《论语》涉及的廉政内容与《周礼》"六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周礼"六廉"的全面展开和具体阐释。更重要的是,《论语》确立了"六廉"的教育内容和实现途径,并突出了通过教育、自我认知和实践,最终形成以"六廉"为核心的自发的心理模式,对现代廉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到见解,孔子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的教育规律。从教育目标、教师标准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以探讨孔子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付秋婷 《学理论》2012,(24):159-16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一部《论语》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启示,它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三个大方面对《论语》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即:学习之道、交友之道、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14.
孝廉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就曾对此予以探讨,并围绕这一命题提出了"孝顺亲长"、"孝治天下"、"廉能正直"等思想,其中"孝顺亲长"是立身之本,"孝治天下"是执政之策,"廉能正直"是从政之基,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经过创造性地转化,仍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宇 《学理论》2013,(22):76-77
孝道思想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所倡导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真诚的热爱、尊敬之情,强调子女对父母奉养的责任,强调"事亲"方面的推己及人。在现代社会里倡导与弘扬孝道精神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研究《论语》来理解孔子的孝道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他结合自己坎坷政治生涯和漫长的教育实践,创建了以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以协调人际关系为手段,以道德人格教育提高从政者素质为突破口的学说体系,其实是一种非常完善的协调学说,为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成为儒家学说创始人。他为了实现自己改造社会的政治理论,运用自己的学术思想,经过六年多时间,他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世叫做“六经”,或“六艺”。可见,孔子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文献整理家,为传承古代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乐》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佚亡,实际只留下“五经”,但从《论语》等书籍中关于孔子对音乐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论述,仍然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刘景辉  杨帆 《学理论》2013,(12):32-34
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论语》中的思想在当代社会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为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保定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的思想,立足保定实际,具有保定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珍晖 《学理论》2010,(20):202-204
创新理论被引入哲学范畴后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正确认识创新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政治理论课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创新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并结合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提出了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姜燕华 《学理论》2013,(30):258-259
福禄贝尔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在《人的教育》中论述了儿童期的教育,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张自然教育、重视儿童的积极活动、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发展。其思想对我国现行儿童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