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2005年10月,《环球法律评论》与汕头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了"英美财产法与大陆物权法比较研究——兼评《物权法(草案)》"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台湾旅美学者余英时先生,近来对两岸关系频频撰文,论说之谬,可谓奇谈怪论。他在今年3月29日抛出的《飞弹下的选举——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载台湾《中国时报》)中,把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替,说成是“民主制度”战胜了祖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把中国人民要求强大和统一,说成是“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公开挑衅”。更有甚者,他居然把我们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说成是在制造一个“纳粹式的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一个自称熟读中国历史的学者,他称“中国,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具体内容,恐怕今天谁也说不清楚”。他的这些怪论一出,即遭海内外中国人的批驳,台湾《海峡评论》5月号发表评论说,余氏“为美国霸权主义辩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卖国言论护航”,并斥为“曲学阿世,莫此为甚,实士林之耻”。  相似文献   

3.
正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是《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被誉为"硅谷独家大王"。他对互联网发展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与敏锐度,并长期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报道。2013年,他因为关于劳动力与自动化的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2016年1月,《清华管理评论》就人工智能对商业、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对马尔科夫进行了专访。TBR《清华管理评论》:您在信息科技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3)
约翰·鲍威尔(John W.Powell)191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抗战胜利后,子承父业,鲍威尔接管了父亲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他立场公正、报道翔实、言论精辟,真实地还原了许多战争真相,发表了许多抨击美国政府的文章,然而该刊物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被禁止发行。1953年因持续亏损,《密勒氏评论报》停刊,鲍威尔夫妇返回美国,不料被控"叛国罪",诉讼长达八年之久,最终以检方撤诉告终。鲍威尔是第一个揭开日美之间关于细菌武器的交易真相,以及美国帮助日本掩盖罪恶行径的人,他的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观点,2008年12月15日,在旧金山去世。  相似文献   

5.
在与祖国睽隔30年之后,董鼎山带着他的瑞典夫人和美国女儿回到了他梦魂萦绕的祖国,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回来却开启了他继续以中文写作之门。30年来他主要以英文为《纽约时报》、《时报书评周刊》、《巴黎评论》等美国报刊写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用祖国的文字写东西,不免有些生疏。可是1979年他开始为《读书》杂志写《纽约航讯》后,于兹也已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不但为《读书》写稿,而且逐渐为国内外的重要报刊写文章。特别是《天下真小》(三联书店)一书出版,他娓娓谈心的文体,深为国内读者所欣赏和爱好,文名不胫而走。 《天下真小》里的文章,极大部分是介绍美国文  相似文献   

6.
正法国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写了一本新书《21世纪资本论》(Piketty,Capitalinthe Twenty-First Centur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4),震撼了陷于大衰退中六年至今难以自拔的西方世界。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评论称该书引发了"皮凯蒂恐慌",《纽约时报》评论的标题是(皮凯蒂的书)"较劲斯密(和马克思)",美国《新共和》周刊把这位经济学家在西方的影响描写为新出现的摇滚歌星!皮凯蒂的书揭露了300年来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犹  相似文献   

7.
一年半内,中科院物理所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发表38篇论文不能简单地以论文来评判一个科研机构的水平,但“中科院物理所在过去的一年半中,能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这一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38篇论文”的事实,着实引起《瞭望新闻周刊》的兴趣。据了解,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是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物理学杂志,过去因中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6,(2)
美国学者科斯塔用香蕉树一类绿色植物接收电视信号获得成功。为此,他在美国《电子工程》杂志上撰文介绍这一试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对巴拉迪所做工作表示赞赏,支持他竞选连任机构总干事。明年初,国际原子能机构将选举新一届总干事。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12月13日表示,美国反对巴拉迪谋求第三次连任。有媒体说,这是由于美国认为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太偏向伊朗,不太听美国的话,因此目前正在千方百计要马迹,从而逼他离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岗位。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网站上,巴拉迪被描绘为"外交家、国际公务员及学者"。记者们评论说,巴拉迪在对媒体讲话时,表现很放松,逻辑却很严谨,是位训练有素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了值得关注的十大新兴技术,它们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从生命科学到纳米技术乃至互联网,这些技术很快就会对商业、医学或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比较相互作用组学如今的生物医学研究似乎都涉及"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所有"组"的根源大概都要追溯到另一个组——相互作用组。每  相似文献   

11.
雷丰源 《学理论》2013,(19):176-177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系统地论证了他的有关文明冲突的思想。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文明冲突"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建设,维护文化安全;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和谐文化,促进文化共融。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阶级斗争"是《宣言》的逻辑主线,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决裂,两个必然"才是《宣言》的思想精髓,有的学者则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宣言》的核心观点。上述几种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只是从某个方面或角度对《宣言》进行理论阐释,没有充分挖掘《宣言》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正"皇甫平"系列评论引发的思想交锋1991年2月15日(大年初一)《解放日报》刊登署名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这就是皇甫平系列评论的第一篇。"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党内外反响强烈。文章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说这是"吹来一股清新  相似文献   

14.
北京当代城市形态的“休克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 L.Soule),是一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 的美国学者。今年4月他重访自己所熟悉的北京,从市中心区沿着长安街步行至东五环路的城市边缘。他说这 是他所难忘的经历,真实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存在的问题。回到美国后,他写了一篇评论投给本刊,以期进一步 地交流和探讨。经他允许,本刊将他的文章作了适度压缩,并配分段标题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报上看到,美国总统布什在海湾战争开始以后,《孙子兵法》成了他最爱看的一部书。大概是要从这部著名的中国的古兵书中,寻找制胜之道。而德国和日本的某些报纸的文章和评论,有的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不战而胜,也就是《孙子兵法》上说的“不战而  相似文献   

16.
解读普京     
俄罗斯的政治杂志《俄罗斯评论》这样总结道:"他也许不会修改宪法再次寻求连任。但是,如今普京在俄罗斯政治家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伟大,即使他在2008年卸任,人们仍期待他重出江湖,开始他政治人生的第五个季节。"  相似文献   

17.
中东路事件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近年来,史学界又有所评论。发表于1989年第2期《理论探讨》的刘萍华同志《重评中东路事件》一文大胆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颇使人受启迪。但是,我感到有些问题的是非没有说清楚,就其结论而言,也并非恰到好处。现在,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陈拙见,以求对中东路事件做出公正评论。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1906年德国社会学家W.桑巴特写了《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一书,当时桑巴特还是一个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因此,他这本书没有为"美国主义"辩护的意味。他在书中围绕这个问题列举了六点理由,一是美国工人更"倾向于对  相似文献   

20.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多个学科公认的经典名著。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解读却往往囿于各自的学科意识,忽视了其作为一篇时事政治评论的创作初衷。基于政治事件史的视角,以马克思《资本论》中成熟的思想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能发现马克思在对阶级斗争和国家原理的分析过程中还揭示出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性缺陷,即"代表"的分裂问题;制度本身无法避免成为保守势力倒转历史车轮的工具;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无休止的斗争。这些缺陷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直无法摆脱政治困境的周期性反复。当代随着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与萧条的普遍蔓延,各种"煽动者"又开始普遍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坛上崭露头角,并导致了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此时重温《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更应别有一番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