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呈现出多元化、民主化、理性化的趋势,表现为从一元政治价值到多元政治价值共存、从义务本位价值观为主导到权利本位价值观为主导、从感性到理性、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创新。这种变迁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政治文明的进步、社会利益的分化及网络政治的兴起等。法治理念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价值发展的主要趋向,法治社会是当代中国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段妍  刘俊霞 《理论探讨》2020,(2):144-149
政治纪律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历程表明,加强政治纪律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严格执纪。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两个维护"、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注意力的配置情况能反映出对特定事务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对建国来171份党代会、全会文件报告和52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从总体看,中央层面对安全建设事业的关注度呈增加趋势,并且具有周期的波动性特征,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具体事务上,不同时期的注意力配置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在演进逻辑上,安全议题的注意力配置在内容、理念、主体和手段等层面有一定的变迁。基于此,本文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加制度供给、优化不同安全领域的协调发展三方面建议未来要进一步稳定并增加国家对安全议题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历次党代会正式代表的组成结构来看,正式代表人数、基层代表、妇女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和比例的不断增加,代表的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党内民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此同时,党内民主仍然存在着党代表结构比例不够科学合理,党代表直接选举范围、竞争力和程序的不尽合理完善,依靠党代表推进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等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党代表组成结构,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健全依靠党代表推进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种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基本内容。然而,就两者关系,我国学术界却存在普遍的争论。和谐共生与冲突均衡是民主与法治关系问题上的两种相对的认识。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亦有民主为本和法治优先两种认识,亦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法治民主政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我们党继续前行坚定了政治信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政治方向;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惩治腐败,倡导和践行群众路线,为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清朗环境;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党和国家精简机构,倡导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高了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强调必须维护、巩固党中央的领导和权威,提出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7.
方雷 《理论视野》2015,(2):43-45
法治建设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坚持法律至上、宪法至上、人民主权;党对权力的行使要严格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制;党代表人民利益而形成的意志要通过制订法律来实现。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法治建设对于中国来说是现代国家建构的起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切入点,更是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不断发展起来,其成果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上,表现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作用上.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趋势性、转型性的东西:思维方式经历了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变迁;研究指向经历了客体向主体的挪移;研究视阈由宏观哲学转向侧重微观哲学;哲学使命经历了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向,等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正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获得鲜活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历次党代会正式代表的组成结构来看,代表人数、基层代表、妇女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和比例的不断增加,代表的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有许多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党内民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此同时,党内民主仍然存在着党代表结构比例不够科学合理,党代表直接选举范围、竞争力和程序不尽合理完善,依靠党代表推进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完善党代表组成结构,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健全依靠党代表推进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种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形成、人们政治观的转变、合法性的变迁、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文化的分化等几方面。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也是人们政治文化发生急剧变迂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民主国家的象征,宪法对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宪法是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民主需要宪法的制度保障,宪法与民主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修改的四部宪法,及其修改完善,从其历史进程中,来反映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演进过程,即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初创、曲折中发展、重建与超越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大亮点之一是法治反腐。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的行使,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权力公开制度和权力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法惩治腐败分子,安全文明办案。法治反腐是众望所归,也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是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浏阳市试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分析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有比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治建设历程,不难发现,有四对重要关系贯穿其中,即探寻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注重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追求民主和稳定的动态平衡以及统筹民主和发展的相互协调。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持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提供坚强支撑,就必须全面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历程,深刻洞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史的核心篇章,是党的一项根本性与基础性建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态的实际状况和演化变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基本历程大致可分为重塑与优化、整顿与调适、冲突与革新、治理与优化、净化与重构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实践蕴藏着管党治党的丰富思想和宝贵经验: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坚持正确思想路线,重视科学理论指引;树立问题导向,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制度意识与法治意识,健全治理载体;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党内治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模式是国家单向主导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这一模式在整体格局上没有根本的变化,但它已经在向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方向演化。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推动了这一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叶雷 《求知》2014,(6):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就法治问题高密度发表重要讲话、出台举措,以新的法治思维、理念和方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标志着我国正全面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迈进。理念之变,首先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位居历次党代理念之变:从"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20.
法治思维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3)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分析1978-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中国政府已有初步的法治思维:对民主的认识建立在民主集中制而非人民民主制的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安排法律的位置,注重通过对全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法律运行,逐渐注重通过政法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合理分配经济发展成果的结合获得秩序上的稳定。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因自身反腐与建设的需要而逐渐增强了对法律的需求与法律对其权力的规范、约束、监督与制约,它对法律的需求正处在从"法制"到"法治"的路途之中,即它已从法为专政工具向市场管理工具转变,再从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向管理政府与管理社会并重的工具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