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安龙 《理论导刊》2016,(8):100-103
"慕课"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这自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提供了机遇。为实现转"危"为"机",我们要善于吸取"慕课"教学的优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精品课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慕课"的兴起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发挥"慕课"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与"慕课"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从学生、师资、授课形式三个层面,探讨"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慕课"的兴起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这自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提供了机遇。为实现转"危"为"机",我们要善于吸取"慕课"教学的优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精品课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慕课"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6)
"慕课"正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全新教学形式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尝试和新突破,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渠道和新途径。"慕课"教学技术的创新,落实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使教与学的关系重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员  管立国 《理论探索》2015,(1):54-58,90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民主输出"的新途径。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其介入使西方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增强了影响力。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7)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普遍开设了慕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慕课课程质量不高、授课形式单一;大学生学习意愿和学习兴趣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有限等等。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慕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慕课"中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两个方面探讨,以期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辉 《学理论》2015,(6):241-244
在慕课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师的生态位发生了态和势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与学生、同事、教材、教学方法和自身关系的变化上。面对慕课冲击,尝试提出在慕课发展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的扩充构想,以促进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兼容、动态和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模式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逐渐进入到高校大学生的视野之中,掀起了一股智慧学习的新潮流,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因势利导,改革和拓展党建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实现移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与党建工作的充分融合,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1)
当前,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正迅速在一些大学中推行。它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物,因此,它的特点是二者特点的综合,但不是简单相加。增强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应该采取"线上+线下"的思路,即进一步改进线上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计、全面培训线下专职任课教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1)
现代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的需求渐盛,由于专业师资匮乏,缺少商务英语真实材料,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和所需的空间无法协调等都可以通过慕课的形式设计商务英语课程来弥补。本文分析了现代商务英语课程和慕课的发展和背景,从课程设计的大纲、材料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评估这四方面介绍了慕课对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对今后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贯穿于初、高等教育的始终。思政课能够很好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通过思政课学习,可以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思政课中丰富的中国故事,包括传统故事、红色故事和改革故事等能够看到中国智慧,激发强大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1)
文章介绍了基于慕课理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慕课理念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推进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交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翻转课堂的校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对慕课深度接触、学习和体验的群体。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看,在对西方慕课的学习中,大学生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国家认同意识受到挑战、信仰面临多元化危机等。可行对策有以下几点: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发展大学教育,做好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使其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和世俗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法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该体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六大特色,即中央集权与大学自治的对立统一、独特的“双轨制”、全民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宽进”与“严出”的大学教育、多样性原则、高等教育职业化等,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将登上一个大台阶。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都需要大量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将空前的高涨。社会与人民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方面。现在学术界、教育界都在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高潮行将到来之前的智力筹划和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周莉 《学理论》2010,(29):287-28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东北大学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设计了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复合式考核方式,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效地实现了"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0)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日益兴盛,知识信息量也呈现出激增的状态,基于书本形式的传统学习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知识的需求。自从联通主义指导下慕课的出现,为新时期的学习方法指明了方向。因此,文章对联通主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其支持下的慕课对终身教育实现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以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思路,进而通过慕课这一学习形式来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发钦 《学理论》2011,(21):232-233
借助网络技术条件改革"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吸引力、增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拓展延伸课堂教学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网络环境下改革"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要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信息平台,创新"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延伸"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1)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在于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为主线,探索慕课、线上互动、线下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格局;整合网络课程资源、思政课教师资源、社会育人资源三个资源;立足高校专业特点,联结高校与军队共建纽带。在新时期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