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小惠 《民主》2013,(5):17-19
2008年,海南省正式启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作为以文化为主界别之一的参政党,民进海南省委紧跟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步伐,抓住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这一要义,在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民进海南省委五届四次常委会议上,淘选出极具海南特色的黎族文化为切入点,确定当年海南省委重点调研课题为"挖掘黎族文化、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入调研黎族文化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应有份量、地位、开发方式,积极为中心建言、为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2.
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长期生活习俗的凝聚,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仫佬族民众的诉求。依饭节是最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节日,其自身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供奉的人物与祭仪、旨趣与功能都随时代变迁而变迁。在文化生态视角下,通过解析依饭节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索依饭节文化的历史意蕴,就能发现其特色文化的构成基质,发现影响其文化生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力量,发现依饭节文化的传承方向。此视角对于保护和传承依饭节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建设性帮助,对于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也可提供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根据对施甸布朗族丧葬习俗的调查资料,对习俗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观念作初步探讨,提出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施甸布朗族丧葬习俗中所蕴含的某些文化观念,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习俗的变迁,很多法学家认为传统习俗主要以道德、习俗形成的习惯法表现出来,且是与保守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是应该被改造的。在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主要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便偏爱用习俗惯例以及道德这些非正式制度来解决问题。因此,现代社会的法治需要厘清民俗惯例等本土资源对法律制度的作用,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黎族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老民族。面对一个充满自己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在我们文化知识结构中是一个拥有黎锦、船型屋、文身的神秘群体。而事实上,现在的黎族青年已经抛弃了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黎族文化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与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一定要重视的两个问题。我们希望在面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时候可以协调发展,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何让黎族聚居地发挥独特的魅力的主要途径是如何实现黎族社区内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纳荷雅 《学理论》2015,(8):82-83
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民族居住习俗和习惯的最主要因素。对于蒙古族而言,北方寒冷地区的森林、草原、沙漠是其自先祖入世以来最主要的生活聚居地。同时由于受其基本生产方式变迁的影响,在由狩猎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蒙古族的居住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动中,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分散性的帐居形式,而这些帐居形式也成为蒙古族在居住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居住习俗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黎琼 《瞭望》2001,(29)
反映黎族传统文化和黎族 历史变迁的纪实性文献著 作——《黎族传统文化》一书,作为黎族人民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一份厚礼,于“七一”前夕出版发行,本已轰动海岛内外;而这部书的有关参与人员分量之重,使这件事更加引人注目:省委书  相似文献   

8.
周家瑜  赵鹏 《学理论》2009,(10):61-63
黄佤丧葬仪式和祭典集傣族和汉族部分丧葬习俗于一身,同其它佤族族群相差甚远。作为黄佤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变迁中的黄佤丧葬习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黄佤传统文化变迁的情况,了解黄佤文化变迁的原因,对促进黄佤社会发展等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变迁的滞后性与缓慢性,当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俗,作为一种下意识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文化才达到了它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11,(1):2-F0002
1月5日至11日,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副主席修福金率民革中央调研组一行,就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在海南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就当地农村安居工程、富余劳动力培训项目以及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不仅是简单的两性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同时还被赋予了藏族所特有的文化成分.在分析一妻多夫婚姻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该婚姻形式对藏族教育、人口、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影响,并从法律、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其走向进行了分析,以引发我们对这种独特婚姻形式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想 《学理论》2010,(15):121-123
中国刑法主要是根据汉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的,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习俗等无法一一详尽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公民受刑事制定法的影响有限,传统民族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管理社会、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何解决刑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如何在宪法权利之间寻求两者的平衡,已成为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年文化是青年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指的是被青年社会的成员作为合适的行为导向所认可的、并共同具有的规范、观念态度和习俗,青年亚文化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关于青年亚文化的争议关于青年亚文化,加拉赫(Girallagher,1979)的观点是,遵奉与成人价值观念相反的友伴群体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这种亚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学。青少年在那里组成一个小型社会,他们大多数的重要交往是在它的内部,与外部的成人社会只有很少一些联系。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呆在学校,并参加越来越多的课外活动。与成人世界的隔离,使他们发展了与成人不同的、具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和特别重要的价值体系的亚文化。作为生活在一个被隔离了的社会的结果,出现了能得到友伴认同但不为成人所同意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合浦是北部湾沿岸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生成了自己独特的海上丝路文化。在文化生态视角下,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起源、文化基质构成关系密切;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反映着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迁,亦反映着这种变迁的内在动力,同时彰显了合浦海上丝路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央视春晚再现的农民工形象经历了缺失,备受讽刺的"盲流"、"入侵者"和"边缘人",初步被接受的具有淳朴、正直、实干等本色的农民,被接纳的"准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等形象变迁过程。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迁的体现,又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国家政策紧密关联,其背后蕴合了深刻的政治生态和媒介发展法则的交叉逻辑、受众解读逻辑。其结果对社会公众、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农民工自身都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5)
1950年至1965年,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移民海南的30万人定性为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并从精神特征、行为特征和气质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群体的个性特点展开分析,研究认为,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文化元素的精神特征是国家利益至上;行为特征是开拓与适应;气质特征是隐没背后的亲切感与孤独感。海南政策性移民一代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移民的个性特征。离开故土,远走他乡,他们既深受故乡自然环境、人文习俗的影响,形成具有浓郁家乡特色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宗教信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又在对海南自然人文的批判和适应中磨砺出了新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习俗型信任发生在农业社会和熟人社会中,在习俗型信任的基础上产生了非理性的合作,这种合作既可能是有益于社会或群体生活和交往秩序的,也可能是有害于社会的。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民主和法治相伴而生,而习俗型信任是否也会对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公民法治意识的成长产生影响呢?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实证调查为例,通过交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习俗型信任与公民法治意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并探讨如何逐步促进合作型信任的形成进而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导致了语言文化的变迁。社会变迁的丰富图景,使得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传统语言文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其意蕴解读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网络语言大大流行,并日益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变迁特点上看,主要是多样化和杂糅性;从变迁趋势上看,主要是全球化和"跨文明"色彩渐浓;从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看,则是动态的和双向的。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机制因素。在当代社会,文化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理论创新具有先导意义,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辩证思维方法是我们坚持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人们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新的财富创造形式,文化产业发展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秦慧源 《学理论》2010,(26):107-108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经济维度为主进行社会批判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语境的变迁,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社会批判的主要基点转向了文化领域。在这种转变之后,霍耐特则以道德或伦理为基点对批判理论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