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及道德推脱上的差异,以及做人品行期待与道德推脱的关系。研究发现,子女与家长在做人品行期待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尤其是在个人内在品行上;家长对子女做人品行的期待高于子女;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家长;道德推脱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独生子女的道德推脱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个人内在品行高的学生道德推脱程度低。研究对青少年的道德品德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夫妻离婚,其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一方,就成了单亲家庭。我国的离婚率在日益增长,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社会一再呼吁不要离婚,皆无济于事,而如何解决年余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一、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单要靠家庭,更多的要靠全社会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出生在父母素质比较高的家庭,相应的子女素质也比较高,出生在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子女文化程度也相应比较高。孩子的接入持物、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3.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4.
魏昕秀 《学理论》2012,(33):217-218
在子女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最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但多数是以团体作为研究对象,文章以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及测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完整家庭结构中的离异家庭其教养方式对儿童学习成绩及认知发展、行为特征、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作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品格,也就是人的品质性格,包括人的品性和品行,既体现人的性格,也表现人道德的行为。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公信力、感召力、意志力、魄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决定。人的品格高下直接决定人的能力素质高低,领导者的品格同样影响其领导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倡导的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较为突出。仅以四川达县为例,1995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68.7%,比例相当高。这表明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很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考察 (一)从家庭环境来考察 实践证明,在健全和睦、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其子女很少有劣迹;相反,则可能成为孕育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目前,有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正实际存在或潜伏着危机。一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家庭对“小皇帝”,溺爱娇纵,使子女渐渐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气。二是有的对子女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仍很普遍。孩子做错事,动辄打骂,甚至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7.
环球侨讯     
《侨园》2004,(1)
针对在日华人回国工作的最大后顾之忧——子女学业问题,近日一批留日学子向中国政府呼吁,建议中国国家投资海外华人的中文教育设施,同时呼吁国家设立归国子女考试制度,以便使归国子女在升学时有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组织的座谈会上,很多留日学人表示,现在回国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子女在国外接受的教育,回国以后无法与国内同年龄的孩子竞争,将来升学难度很大。子女随父母来到日本,接受日本的教育,而日本的教育理念和中国截然不同,在小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文理知识  相似文献   

8.
不守家训特立独行 聂其璧出生于1900年,在她出生前,父母已育有7儿3女,聂其璧是第11个孩子,后有一幼弟.聂其璧的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其父聂缉是当时的上海道台(相当于今上海市市长). 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幺女,按照湖南话,大家称她“满小姐”,后被人尊称“崇德老人”,她一生秉承曾家家训,起居定时,饮食节制,勤俭持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伎求诗”数遍,其书法颇得父亲真传,当年京沪大多上流家庭都挂有她的墨宝.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子女已经成年,仍随时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6)
警察机智勇敢的职业品性是在警务工作中从容镇定、不怕危险、敢作敢当、迅速准确、敢于胜利的心理与行为品质。警察机智勇敢品性的表征是有神采、有气势、谨慎、镇定、坚定,思路敏捷准确,行为果断、迅速、符合逻辑,敢于创新、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警察机智勇敢职业品性是警察充分发挥潜能的结果,它有助于警察攻心夺气、扭转局势、实现圆满。警察机智勇敢职业品性的提升,需要激励欲望、树立信心、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合理训练。  相似文献   

10.
熊易寒  杨肖光 《青年研究》2012,(1):71-82,96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疏离;(2)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歧视;(3)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个人前景的预期低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挫败感。可见,单纯的教育吸纳对于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作用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1.
祝福恩 《学理论》2008,(11):22-2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对领导干部修养、品行的要求。在十七大召开前的中纪委十六届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突出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重品行,讲操守,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现实证明,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虽然是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属于人的微观生活方式方面,反映的却是其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是其道德品行和思想修养的直接体现,直接影响个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位与乏力等,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此研究以在某城中村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策略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社工在能力建设中发掘促进农民工子女行为改变的积极因素,在心理调适中强化他们改变的愿望和意识,在社会支持中巩固他们改变了的效果。这能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及自信心,顺利地融入社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4)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友善作为公民道德修养与行为要求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而当代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栋梁,也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其品性必将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引领社会行为。在梳理友善的提出、内涵及思想渊源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大学生友善品性的缺失状况,探析了培育当代大学生友善品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警察品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以个体人成为职业警察那一天作为分界线。在第一阶段,对个体人的教育尤为重要。而个体人的人文修养,则对其品性、品行的形成,更具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警察个体的人文修养的高低,就成了其品格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新加坡政府重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未满16周岁的学生母亲都可以向新加坡政府申请陪读。当孩子年龄超过15周岁,在申请陪读资格时就会有被拒的风险。申请陪读的材料需要提交母亲与孩子护照前四页以及最后三页的复印件,母亲和孩子的照片各4张;孩子带有照片的出生证以及父母的结婚证(或离婚证);  相似文献   

16.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17.
谈志兴 《党政论坛》2008,(11):55-56
品格,也就是人的品质性格,包括人的品性和品行,既体现人的性格,也表现人道德的行为。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公信力、感召力、意志力、魄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决定。人的品格高下直接决定人的能力素质高低,领导者的品格同样影响其领导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七次全会上倡导的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相似文献   

18.
晨曦 《学理论》2008,(3):65-65
从来没有哪位教育家否认过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相反,许多名人都将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归功于母亲对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家庭化流动是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步骤。为了解和分析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跟随父母家庭化流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因果分析。统计发现,目前农民工总样本中有未成年子女随迁情况的农民工家庭占流动家庭的六成以上,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随迁率稍低于总体随迁率。统计模型表明,农民工子女随迁行为受经济与社会多重变量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从收入水平、工作强度与生活方式、区域资源协调、社会保障参与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4)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新政策的实施将在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家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体现在家庭传统层面和个人品行层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家庭美德的传承、亲属文化的接续以及优良品德的培塑、健全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