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新能力和美国经济社会发展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尤其是高新技术方面的成就更是冠绝世界。最强有力地支撑这一地位和成就的是持续强大的创新能力。没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就没有美国今天的经济成就和高新技术成就,就没有美国今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坛自1995年以来,又一次出现民主党一党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 2008年的美国大选,像一个热闹的舞台剧,各种角色陆续粉墨登场之后,帷幕终于徐徐落下。奥巴马将以美国第44任总统的身份,统领这个全球第一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世界上不少国家则希望美国回归多边主义,更多地坐回谈判桌前。  相似文献   

3.
“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创造力和野心的人交给我们吧”。美国从来就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求,对于他们不需要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而对于需要的精英、人才,则慷慨地大开方便之门。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就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一律优先允许入境。以人才立国,正是美国这个人口只占世界5%、建国只有200多年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着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现在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等社会各领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美国、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为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左右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把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作为国家战略。并为此而倾注着最大的努力。 20世纪中,几乎所有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美国实现的。美国是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强国。但是自80年代以来,它虽然在军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基础技术方面依然保持着强大的优势,但在一般工业技术和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六大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0,(Z1)
以旅游的外汇收入计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旅游大国 ,但与排在前6位的国家相比 ,特别是与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四个世界公认的旅游强国相比 ,中国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在国际旅游接待和创汇水平上 ,我们现在还只是亚洲旅游大国 ,称不上世界旅游强国。1998年 ,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达126亿美元 ,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但与位居世界第六的德国相比 ,差32亿美元 ,与位居世界第五的英国相比差96亿美元。与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前四强差距则更大 ,我国的旅游外汇数只分别…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1)
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课题与战略目标,这就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增添了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生态文明、和而不同等新的时代内涵,其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工业主义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当前基于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疑和排斥,这些在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国际形势提出相应的智慧谋策,如完善高校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发展经济与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去年1月,白宫正式发表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美国要“领导世界”,为美国“在21世纪的安全和繁荣奠定基础”。在这里,“领导世界”一说无异于世界霸权的代名词,《新世纪安全战略》报告因而无异于美国谋建21世纪世界霸权的宣言书。争当霸主、称雄世界,这是历史上所有强国的不二政治选择,20世纪的资本主义强国尤其如此。美国既是资本主义强国,又是当今唯一的超强大国,一身而二任,自然不脱这一历史巢臼。美国决策人认为到2015年以前,美国不会遇到全球性战略对手,美国因而获得了称雄世界历史机遇,霸权野心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3,(18):29-29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对全球39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或者“终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对美国抱有好感的人为63%,对中国持好感的只有50%。其中日本喜欢中国的人最少,仅5%。这些数据显示,世界公众普遍看好中国的未来,但对此心态复杂,愿意为中国崛起鼓掌的人远不如我们期待的多。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16):8-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国家正在崛起都会受到美国的极大关注,如果印度大有跻身世界强国之势,美国也会马上掉头关注印度。当然,中印政治制度有所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会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刘锐 《瞭望》1987,(36)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系列经济现象和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引起不少国家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的重视。1986年末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接近美国的水平;联邦德国跃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美国屈居第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美国却沦为最大的债务国;日本银行的海外资产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美国银行退居第二;1986年世界前10家大银行中,日本占了八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2,(12):48-48
林利民在《环球》第22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大国是否可以称之为世界强国,可依据五大要件来判断:其一.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在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世界在经历紧张、动荡和冲突的考验中缓慢走向缓和与稳定。其间,国际风云变幻,时有恶浪翻涌。然而,人民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顶着压力奋进,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中写下不凡的篇章。黑云压城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经被笼罩在东西方冷战的乌云之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随着德回意被解除武装和英法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和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经过战争考验和战后经济恢复与重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与此同时,东欧各国、亚洲的越南与朝鲜,或在苏联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能够迅速崛起,后来居上,并且持续领跑全球经济,成为当今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既是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其倍受世界各国标榜的人才战略密切相关。我这次到美国学习培训,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之余,以更多精力对其人才战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名志 《党政论坛》2008,(14):37-37
众所周知,美国立国至今只有两百余年时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西欧诸国相比,美国在历史、科技、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还是一个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然而,到二战结束后,它竟把许多“前辈”甩在了后头,迅速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成为军事、经济和科技强国,傲视全球,称霸世界。  相似文献   

15.
唐杰 《理论参考》2008,(3):58-5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从封闭型经济快速成长为全球最为开放的巨大经济体之一。过去的我国经济以10%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七年翻一翻。十六大以来GDP翻了一翻。但按现行汇率衡量,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只是美国的1/5,日本的60%,距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周达 《瞭望》1988,(31)
一谈起美国这个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人们自然会想到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拥有亿万资产的大银行,设备先进的大工厂……美国著名商业和金融问题专栏作家史·所罗门1986年的新作《美国的小企业》(中译本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给我们揭示了不为人们注意的另一面:小企业在美国重新崛起,并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让我们看一个数字。据所罗门说,美国小企业年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将近130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日本的年国民生产总值,而远远超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一直居于世界之首:具有超十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科研经费投入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拥有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科技队伍;有700多所国家实验室,企业实验室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还有最雄厚的科学技术知识储备,基础研究为别国所望尘莫及,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在机制使得美国在二战后迅速超过欧洲成为头号经济和科技强国?是什么样的内在动力使得美国即使经济放缓增长后也始终保持了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担心是有理由的美国关注中国,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正在甚至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且美国人不确定未来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大。  相似文献   

19.
全毅 《民主》2014,(2):25-26
<正>美国加速重返东亚战略使得亚太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我国经济转型的压力加大。实际上,2012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幅的下滑已经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转型是否成功:即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创新策源地,从依赖外资(代工模式)转变为自主发展。建议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外经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已达150年,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中美实力的升降背后折射出两国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多元至一元"是美国发展模式的显著特点与优势所在,但从整体上不适合中国国情。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传统、近代受压迫遭遇、建国道路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要借鉴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又要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还要突出中国现实的国情和时代特色,于是"主元和多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