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超杰 《学理论》2014,(3):44-45
死亡问题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难题,是我们最陌生的同时又最切身的问题,对死亡的超验性思考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在海德格尔看来,人就是"向死而在",人只有"先行到死中去",体验死亡、承受死亡,才能从日常共在的沉沦状态中超拔出来,勇敢地承担起最本己的存在,本真的作为他自己而存在,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的符合真理论,认为真理意味着"去掉遮蔽的状态",是"此在"的展开,真理是在"公开场"中成为可能的;自由是真理的本质;真理是用"诗"去"思"此在"的真义.非真理源出于真理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有限性:早期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理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自古希腊以来、特别是在近代哲学建构中 ,形而上学由于遗忘了“存在”而成为关于在者的学问。“存在”的遗忘使形而上学丧失了自己的根基。因此 ,要重构形而上学 ,就要在重新考察康德哲学的基础上 ,从深层透视“此在”与“存在”的内在关联 ,从“此在”的有限性基础上来理解形而上学的基础。有限性成为当代形而上学的本质规定。海德格尔的这一思考 ,是理解后现代的一个理论入口。  相似文献   

4.
"测度"时间是西方传统时间观的主流,自康德开始,经过柏格森、胡塞尔,最后到海德格尔,"本真"时间最终得以确立。要想对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有超越性的理解,就必须对其时间观作出超越传统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冯银山 《学理论》2012,(21):157-158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并不是把艺术品作为aithesis的对象(即作为感性理解的对象),而是将其从广义上命名为审美体验的对象。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俨然成为他本人及诸多哲学家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海德格尔这里对艺术作品本源的追究被赋予了存在主义立场和现象学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2)
海德格尔与卡西尔虽都将空间的解释权赋予人类自身,但在还原的路径和理论的归宿点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空间理论南辕北辙。海德格尔将空间视为"此在之空间性",空间只有与此在相关联才有存在论上的意义,因而是有限的;而卡西尔则主张从人类的行为空间或实用空间中还原出象征人无限创造性能力的"符号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刘勰<风骨>篇中"风"就是指表现得纯正明晰畅达,能够感染人的主观情志;"骨"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坚实挺拔、刚健遒劲之骨架及文辞."风骨"就是指既有挺拔道劲刚健的文章结构,又有纯正精炼畅达的语言,从而使主观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风骨"明显是以"气"和"力"为主要特征的.  相似文献   

8.
侯心稳 《学理论》2008,(12):62-64
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需要改变,至少要去缓和或弥补现存的实际情况,这在目前可能是普遍的看法。由于技术招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威胁不仅涉及到自然,而且直接或间接的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冷淡,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用晦涩难懂而又诗意的语言反思了技术的本质,对技术及其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探究,分析了现代技术时代无所不在的危险,但又孕育着解救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克服技术的异化并通达本真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变革,并非是相对于"本体论"而实现的"实践论转向".它仍然是在"本体论"内部实现的变革.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变革应被理解为"生存论路向"对"知识论路向"的超越.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生存论".它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此在演历",即个体直观的"此在生存论".  相似文献   

10.
赵红 《理论导刊》2008,2(2):124-125
在现代女作家中,张爱玲以她冷静的眼光,细腻、独特的笔触,揭示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生存状态.无论是<金锁记>中变态、阴戾的曹七巧,<倾城之恋>中智慧、运气的白流苏,还是<连环计>中泼辣、粗砺的霓喜,这些女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为取得或维持合法的婚姻而努力,因为婚姻是她们求得生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关于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西方化并未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这一论点的解读与分析,论述了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复兴本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史忆 《学理论》2009,(23):92-93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男权社会环境,玛丽作为女性是男权话语社会的边缘人,但作为白人,她身上还是带着很深的殖民主义烙印,她最后的死亡结局不仅是她个人的悲惨命运,也象征着白人统治在南非大陆的必然终结;男主人公摩西是南部非洲殖民世界争夺话语权的黑色边缘人,其具备高尚的品质,并为争取话语权进行抗争,然而他的行为只停留在个人行为的阶段,还是萌芽阶段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关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理论,是萨持历史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群的外在力量牵引构成的惰性共在,从融合集团到誓愿集团、组织集团和制度集团,个人与他者的共在关系总是在悲观的决定论情境中被否定性地呈现.即使是作为积极共同体的战斗集团,也没有改变这种消极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4.
李凯歌 《学理论》2013,(20):24-25
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从问世后就对西方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轰动,各国学者也纷纷开始研读这本经典著作。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我国具有现实意义: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全词如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据毛泽东自叙,该词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为了好做比较,此处也将陆游的那首《卜算子·咏梅》照录: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词的情调,是消极的,安静的,低沉的,就像舞会上隐藏在角落阴影里的素装女子,只是被动地等待着倾心的舞伴到来,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8)
1937年毛泽东发表哲学著作《矛盾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20年后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再次充分运用《矛盾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主要问题,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十大关系中的问题结构,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转化的条件。《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初步和系统的思路。从此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桎梏,走上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尊道而贵德--对《老子解读》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千百年来,世人为老子的道所吸引,一直在不停地谈道论道进而践道行道。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道”:我们究竟知“道”不知“道”?知“道”什么?何以知“道”?兰喜并副教授的《老子解读》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18.
闫丽婷 《学理论》2013,(16):85-86
海德格尔的《尼采》无疑是留给后人研究尼采的经典文本之一,他用尼采本人的名字命名此书,正是出于一种对于尼采本真思想的尊重。《尼采》一书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尼采重要思想的根基和脉络,更是将其思想之晕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一节完整地还原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从而把尼采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全盘端出,最终使得读者在尼采那里赢获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广阔的追问视野。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讨论马克思的材料极为稀缺,但考虑到他们的影响广度和思考深度,又必须对他们做些比较。两位思想家的运思方式极为相近,都以对人类本质的洞察、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批判以及对造成该状况的物质力量的思考为契机,在此,尝试从三个环节出发简要分析二者主要思想的不同,以图回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所做的不适当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果笑非 《学理论》2012,(24):155-156
现代情景喜剧已不是单一的艺术创作,枯燥的情景喜剧很难在现实中生存。《老友记》是20世纪末美国热播的著名情景喜剧,共获得了33次艾美奖提名,其中四次为杰出喜剧奖,连续五年获得全美民选奖的最受欢迎喜剧。以叙事学角度,从叙事结构、叙事色彩、叙事时间、叙事习惯与风格等方面分析《老友记》,解读其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