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读了焦仁贵同志所撰《留给人暗改的机会》一文后(载1989年第8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甚觉有些新意。文章从理论上分析并从实际中举例说明那些属害羞性格的人犯错误后的心理状态,并认为不一定非要他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 《各界》2010,(4):40-43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寂寞的人,但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正高勇,于1959年3月至1964年8月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机要秘书,后曾任河北邯郸市委副书记、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等。不久前,他出版了新书《我给胡耀邦当秘书》,记录下他在胡耀邦身边的岁月。"我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耀邦会来团中央任第一书记的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对他很好奇。我们东打听,西打听,听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5.
<正>花白头发,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少了些刚毅、多了些岁月浸润的宽厚和慈祥,一身白衣传达给人从容和淡定。记者见到张兴昌时,他刚从楼下打完太极拳回来。家书的选题让张兴昌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教育结缘40多年,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读书、教书、写书、写信,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留给孩子》《半堂课》是我人生的结晶。"留有一份遗憾前往银川前,记者和张兴昌的二儿子张克峰通了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他说:"我父亲啊,还在写。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写:给盐池县写地方志、给银川  相似文献   

6.
李中跃 《各界》2022,(3):59-62
《红楼梦》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除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家族,《红楼梦》也有较多的军事描写,显示了四大家族的军功背景.比如《红楼梦》第七回曹雪芹借尤氏和焦大之口,道出了宁国公的军功背景:"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第二十七回贾兰因贾宝玉嗔止他追射小鹿,便以军功风尚给自己解围:"这会子不...  相似文献   

7.
报上登过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两名女乘客先后发觉自己的钱包被掏了,顿时车上议论纷纷。这时售票员说话了:“大伙儿挣点钱也不容易,积点德把钱包扔出来吧!”说罢随手关了灯。片刻,灯复明,售票员说:“请大家都往地上找找。”什么也没有。售票员见状,又“叭”的把灯关了:“再给您一次机会!要为这判两年就太不值了!”灯再亮时,一位失主在自己脚下找到了钱包。当灯第三次打开时,另一只钱包也找到了。(见《北京法制报》)售票员两次喊话是在反复做小偷的思想工作,三次关灯是给小偷三次暗改的机会。为什么不开着灯让小偷把钱包交出来呢?看来这位售票员是懂得一点儿心理学的。他知道那样做小偷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窃者,更不可能把钱包交出来。正是因为有晓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依然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利器” 据《华商时报》1996年5月30日报道,苏星教授指出,现在,西方国家不少学者在认真研究《资本论》。有一位学者直言不讳地讲道:马克思把“资本”留给西方,把“论”留给了东方。过去,我们过多地重视“论”资本,忽视了用《资本论》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人把过去工作中的失误归咎于马克思主义,那是错误的,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没有认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才导致一系列失误。过去一谈利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记者王灵书曾有机会拜访纪登奎同志并与他长谈了一晚。纪登奎在谈话中表示:我还不老,愿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留给后人。 不幸的是,7月13日,纪登奎同志因心脏病突发(过去无心脏病史),与世长辞。他写书留给后人的愿望已无法实现。 纪登奎去世后,党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透过这篇访问记,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忠诚战士勇于解剖自己的傅大胸怀。  相似文献   

10.
齐家与救国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和观众见面以后,它留给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就象它得到的赞许一样不胜枚举。许多了解或正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同志,都不约而同地把审视的目光聚集到了对国民性的探讨上。抗日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可以说是一次最大的国难。国难当头之际,究竟是先家后国,还是先国后家?这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来说,都面临着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四世同堂》中就很尖锐地表现了这对矛盾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波澜。典型的人物就是祁瑞宣。作为一个有民族气  相似文献   

11.
今秋,上海市在即将正式施行的《中学生守则》中把删除20多年的“勤俭节约”重新列入条款,《小学生守则》中也写上了“勤俭朴实”。这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又非常及时。近年来,在小富即阔的不良思想支配下,一些人错把消费变浪费,互相攀比,奢华成风,直把节约当寒酸,  相似文献   

12.
冤死的晁错     
张裕强 《各界》2010,(4):36-39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南禹县)人。早年学申商刑名之学,后以通晓文献大典故任太常掌故。文帝时,被派往故秦博士伏生处接受《尚书》的传授。诏以为太子舍人,历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得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宠信,号为“智囊”。景帝即位,任内史,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21,(5)
正1958年6月5日,已经久卧病床靠鼻饲进食的祖父稍稍有了点精神,护士柯贵贤请他写几个字。当时,已经无法正常书写的他,吃力却坚定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谁也没想到,这些字竟是他生命中的绝笔,此后他再也不能写字了。这是祖父晚年给世人,特别是给他的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的遗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 ,对现在中国和日本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和《国语》教科书的全部课文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比较了两国小学语文教育的诸多不同特点 ,这种不同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我们习惯上理解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且也反映了两国关于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1)
戴梓在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乱时投笔从戎,追随康亲王杰书平叛。康熙皇帝知道戴梓擅长火器制造,先后命其创制出"蟠肠鸟枪"和"子母炮"。康熙三十年(1691),戴梓被人构陷,流放辽东。此外,戴梓也是清代一位著名诗人留有《耕烟草堂诗钞》四卷。雍正四年(1726),戴梓卒于辽东。戴梓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与发明家是当之无愧的,他在清代的军事武器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科技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13,(12):48-48
<正>【原文】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2):"举直错诸枉(3),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2)对日:《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日",以表示尊敬。(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机会收录了几位普通职工的谈话,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贫穷不是我们的错 海生是某机械厂的铣工,今年36岁,初中毕业,为人直爽。他说: 当社会上流行“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时候,我们厂就开始亏损,工人们仍然坚持上班,一个月的总收入也不足二百元。我那口子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境况也不好,每月平均收入一百五十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6,(11)
正我们今天在酒席上的以茶代酒,往往是一种明智的善举。这事儿差不多两千年前就有了,发生在宫里,以茶代酒就成了君臣之间的美谈,《茶经》就专门把这一段截图下来,传播于后世。其"七之事"转录于《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陆羽在《茶经》中是把韦曜列入茶人行  相似文献   

19.
宋人洪迈作的短文《汉唐置邮》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汉朝大将赵充国,在金城(兰州)驻防时,给皇帝写了一道奏章。从金城到长安,来往行程近三千里,转呈中间,还要经过公卿、议臣等好多道手,但从他发出奏本至接到批复,总共只用了七天时间!当年既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也没电话、电报,办事何以神速?那是因为,从送奏本的人到中途各个关口的官吏,转呈奏章的官员以至皇帝都懂得,国事重,边事紧。因而都费尽了心机,争分夺秒来办这件事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章立早 《团结》2005,(3):47-48
(一)“阿斗”似乎成了“愚钝”、“笨蛋”的代名词。其实,三国时代那位扶不起的刘后主阿斗并非天资愚钝,在他幼童时期,诸葛亮曾对他进行过智力测验,并夸奖他智力非一般。可他后来的表现为什么显得如此“愚钝”、“笨蛋”呢?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和使用:刘备在世的时候,名为太子的阿斗,当然无权过问政务,自然得不到锻炼的机会。17岁那年,当刘备一命呜呼后,他匆匆登上皇位,名义上虽然成了一国之主,但一切政令和军令,事无巨细地都由诸葛亮和一班老臣包办。他不过是一位享享清福的安乐王,什么事情也不用操心。可是,当诸葛亮和那班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