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并且在同各国实际结合中产生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实现了新的飞跃,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理论的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阶段.系统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历程,认真分析早期探索过程中的历史局限性,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所作的系统回应,其中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中国化的方法、中国化的道路、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化的完善及中国化的延续等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对继承与超越相联系、摸索与飞跃相伴随、挑战与应对相适应、伟人与集体相呼应、观点与体系相配套以及检验与调整相结合等六大规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郭富友  董永亮 《世纪桥》2010,(15):49-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时代主题转换构成其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源泉。在中国,围绕革命和建设时代主题的逐次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我们要实现时代主题转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分别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层面的概念,这些界定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大体上要经历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期和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中国文化和实现转换者,三者的相互作用即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理论学刊》2003,(2):14-1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化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夯实了思想基础 ;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新境界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 ;以党的建设为切入点 ,通过对党的建设的思考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成果、作用发挥都具有客观性。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客观性,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客观进程中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个精辟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新成就。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为开创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局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本松 《唯实》2009,(12):29-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如下规律:其起点是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的需要,其发展动力来自于时代实践的需要,领袖人物在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内容具有中国特质,政治意识形态对学术研究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国军 《唯实》2006,(11):10-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说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前提,即: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真实实际,必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融入“当代化”元素,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近20多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和资本主义借助全球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张,以及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未来主义的兴起;阶级的替代研究;从国家视域转向其他视域;对网络的研究;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把握这种变化,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影响及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