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金亮 《求知》2011,(12):42-42
1969年9月1日,利比亚的卡扎菲上校发动了政变,兵不血刃。随后,他向全世界宣布:腐朽的伊德里斯王朝寿终正寝,崭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了。卡扎菲由此执掌利比亚政权,开启了自己的政治强人之路,其政治生命延宕了42载,他的人生在今年10月20日与反对派的交战中划上句号,"沙漠之子"在这个萧瑟的秋天,"葬"在了无边的沙漠里。  相似文献   

2.
李楠 《瞭望》1986,(44)
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八月下旬,从华盛顿传出消息:美国和利比亚之间再次出现紧张气氛,利比亚重新支持恐怖活动,美国准备继续袭击利比亚。率先登载这些消息的是纽约《华尔街日报》。这家报纸还报道利比亚内部不稳,卡扎菲的主要助手们对他并不忠诚。这些消息来源引用“高级官员”、“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竟达四十多处。  相似文献   

3.
新闻回放 2004年1月,利比亚正式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3月10日,利比亚正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并将与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的材料和设施运往美国。随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利。卡扎菲于4月底正式访问欧盟和比利时,6月28日,美国与利在断交24年后正式恢复外交关系。10月11日,欧盟正式决定解除对利比亚长达18年的武器禁运0  相似文献   

4.
从刚刚被联合国部队俘虏的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到仍继续抵抗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都无一例外地招募了大批外国雇佣兵充当自己的"近卫军"。据估计,目前全球雇佣军公司掌握着一个年收入约为1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10年这个数字已提高到数千亿美元。"六杰"出山  相似文献   

5.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6)
就洛克比问题安理会通过新决议联合国安理会27日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欢迎美英关于在荷兰审判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的利比亚人的决定,同时呼吁利比亚合作。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28日宣布,在嫌疑人没有得到公正审判的法律保障之前,利比亚将拒绝将他们交到荷兰进...  相似文献   

6.
钟敬 《瞭望》1982,(10)
(一) 卡扎菲是利比亚的国家元首。但是他一不叫作总统,二不叫作主席,现在的称谓是“九·一革命领导人卡扎菲上校”。他的同事和不少利比亚人把这个称谓简化了,但加上“兄弟”一词,称作“卡扎菲上校兄弟”。 三年前,卡扎菲根据他自己的逐渐系统化了的对国家体制改革理论,放弃了一切行政职务,用他的话说,“革命要与权力分开,革命领导人不参与执政,一切权力归人民。”他取消了议会和政府,因为他说,“议会是对民主的歪曲”,“政府与民主是不相容的”。他建立了相当于议会的总人民代表大会,其领导人称作“秘书长”;建立了相当于政府的总人民委员会,其各级领导人一概称作“秘书”。他还把国名改为利比亚“民众国”,说是政治上让民众“自己统治自己”,经济上让民  相似文献   

7.
利比亚西尔特专电 7年前的今天(9月4日),利比亚元首卡扎菲向全世界宣布,利比亚将动工建造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引水工程,把撒哈拉大沙漠的地下水引向全国,让茫茫沙漠变为花园、绿洲。当时,国外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话能实现。 然而,400万利比亚人民信。他们用全部的智慧与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运河工程建设。 7年后的今天,当不少国家的代表应邀参加名为“人造大河”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站在西尔特水库高高的水坝上,望着清澈如镜的湖水在落日晚霞的映  相似文献   

8.
开罗专电 10月16日,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上校越过边界到达埃及的边境城市马特鲁,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进行了16年来两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会晤,驱散了长期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乌云。会晤后,卡扎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三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美国第六舰队在利比亚大门口演出一场全武行。在军事上占了点小便宜之后,美国军舰于三月二十七日退出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线”以南的锡德拉湾。于是,地中海上的恶浪暂收,硝烟渐散,然而,乌云依旧。 这次行动,是五角大楼根据里根总统的命令,经过长期策划和周密安排进行的,是今年一月初美国寻衅利比亚的继续和发展。无论华盛顿对此做出什么解释,譬如,一说是为了惩罚恐怖分子,一说是“例行的演习”,又说是“维护航行权利”等等,无非都是借口。真正的目标,一是敲打卡扎菲,二是试试拔掉苏联安在北非的“钉子”。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尔专电 马格里布5国元首——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塔亚,6月10日在阿尔及尔举行了本地区国家独立以来的第一次会晤,共商了建设“大马格里布一体化”的宏图。  相似文献   

11.
<正>就在欧盟各国为低迷的经济以及政治问题焦头烂额时,非洲和中东非法移民及避难者人数的激增也让它们疲于应对。1.动荡国家成非法移民来源地中东和非洲的政治动荡正在改变欧洲的移民趋势。2011年,欧洲拘捕的非法移民人数激增。当时,突尼斯起义后,数千人登陆距离突尼斯70公里远的意大利兰佩杜萨岛。同一年,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卡扎菲下台,这促使此前逃到利比亚、试图以该国  相似文献   

12.
王昊 《瞭望》2004,(18)
应欧盟之约,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打破“坚冰”,于4月27日至28日对欧盟总部和比利时进行了访问。戎马一生的“非洲雄狮”与西方斗争了几十年,却从去年起急剧转弯,重回“国际大家庭”之快令人咂舌。从他那张不苟言笑的脸上,人们解读到的不仅有无奈,还有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罗山爱 《党政论坛》2011,(14):35-35
从刚刚被联合同部队俘虏的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到仍继续抵抗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都无一例外地招募了大批外国雇佣兵充当自己的“近卫军”。据估计,目前全球雇佣军公司掌握着一个年收入约为1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2010年这个数字已提高到数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一个高度一体化、和平、进步与繁荣的“非洲合众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何时梦圆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的非洲联盟(非盟)首脑峰会上,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的话题再度被提及,在勾画者的心目中,一个高度一体化、和平、进步与繁荣的“非洲合众国”终将屹立在国际舞台上。自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99年率先提出建立“非洲合众国”的构想以来,这个概念一直激励着那些意欲实现非洲伟大复兴的人们。去年7月非盟首脑峰会时,卡扎菲继续呼吁非洲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得到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同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反对派究竟是谁?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国家过渡委员会"所在地班加西盘踞着哪些势力?美国的大西洋委员会非洲中心主任彼得·范慕(Peter Pham)称,"利比亚反对派不  相似文献   

16.
景卫 《瞭望》1984,(38)
摩洛哥国王哈桑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八月十三日在摩洛哥东部边境城市乌季达签署了建立摩利国家联盟条约。八月三十一日,摩洛哥公民投票和利比亚总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通过这一条约。条约共有十六条,主要内容为:最高权利机构是主席府,主席由两国领袖共同担任;下设五个委员会、联盟大会和法院;联盟的目标是加强两国关系,为马格里布的统一、为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作出贡献;每一方严格尊重对方的主权,不干涉对方的内政;对两国中一方的入侵,就是对另一方的入侵。  相似文献   

17.
蒋莉 《求知》2012,(1):45-45
近来.随着俄罗斯议会选举结果的出炉.俄反对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连续举行反对普京的示威,试图推翻梅普政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俄议会选举“既不公平.也不公正”,并要求俄彻查选举“舞弊”。西方媒体更是大肆推波助澜,连篇累牍报道俄反对派活动.并尖刻嘲讽这是“普京末日的开始”.似乎终于抓住了煽动“俄罗斯之春”的难得机遇。然而,俄罗斯不是利比亚,普京更不是卡扎菲.西方所期待并试图在俄推动“革命”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相似文献   

18.
刘顺 《瞭望》2006,(21)
美国全面恢复与利比亚外交关系是“奖励”利比亚反恐、还是惦记利比亚的石油 5月15日,美国与利比亚决定从即日起恢复大使级全面外交关系。美国还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这一宣布彻底结束了美利两国间长达25年的敌对关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和利比亚官员都对两国恢复全面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4):8
和苏丹一样,利比亚原来并不是一个国家。二战后,西部的的黎波里尼亚(Tripolitania)、东部的昔兰尼卡(Cyrenaica)以及西南部的费赞(Fezzan)三个部分被捏合成了"利比亚王国",国王伊迪里斯来自东部的昔兰尼卡,本来他只想使昔  相似文献   

20.
王德麟  高荣伟 《侨园》2011,(10):28-29
随着反对派从四面八方攻入的黎波里的消息铺天盖地传遍全世界,看来,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四十多年的卡扎菲,这次是在劫难逃了.卡扎菲曾以行事风格特立独行而闻名于世.他曾经要“彻底消灭以色列”,态度强硬地向西方叫板,支持所有西方国家厌恶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