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钟晓明 《学理论》2014,(20):240-241
传统的英语教学弱化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开展交际教学法是摆脱哑巴英语行之有效的途径。从设置真实场景、师生英语交际、加强阅读能力等三个方面阐释交际法教学过程,结合加强听力训练、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论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认为交际教学法能达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语言即学即用、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的作用,能体现出交际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6)
《语言艺术》课程是高职类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对高职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应着力于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训练,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将《普通话》《现代汉语》《交际礼仪》《公文写作》《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使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场模拟情景训练,使其具有良好的职场口才风范。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找准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完成从传统的大学英语服务于日常交际的功能到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辅助专业教学,切实提高国际学院学生专业课堂的英语学术能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莉 《学理论》2010,(18):264-265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展开,重视学生课外英语的学习,只有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努力,把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旅游英语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开展各种课堂交际活动能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促进语言习得,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小组活动是深受英语教师和学生喜爱并广泛运用的课堂交际活动之一。小组活动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活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际,意义共建,丰富了英语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从交互修正理论出发,阐述小组活动在交互式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其分组、任务设计及其管理评估等各个方面,指出了未来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莹 《学理论》2012,(9):174-175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英语口语,尤其是职场口语俨然成为学生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但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目前仅限于对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在职场环境下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当今职场要求的反差入手,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对学生职场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目前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语法规则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致使大多数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缺乏英语人际沟通的能力.本文在英语教学交际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以期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艳宇 《学理论》2013,(5):214-215
《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商务谈判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模拟谈判等仿真教学实践改革,结合商务英语谈判实训课程的教学体会,详细阐述了对商务英语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验,力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谈判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功能是交际。高职听说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经。本文拟对海南高职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学习现状、存在的不足加以调查、分析,同时对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海南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沈艳 《各界》2009,18(6)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单纯的重视语法结构以及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内容、意义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授课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口语课堂上运用交际法教学,通过创设交际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等方法来改进目前的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课程教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更注重听说训练,通过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操作程序,再辅以教学案例,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学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发展.显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引起了高校英语教师的思考.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基本培养途径以及面临的难题几个方面尤为值得关注、需要探讨,这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0)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互动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师生的对话中。但笔者发现目前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存在误区,且没有意识到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支架理论尝试转变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错误观念,使其重视课堂提问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和学生的迫切要求。教师应从选好教材、听说入门、课堂组织、语音文化知识培养几方面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滕建姣 《学理论》2009,(21):192-193
在当前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日益强烈。在笔者在已完成湘鄂渝黔边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的前提下,提出培养湘鄂渝黔边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即确认自身文化身份,优化完善课程设置,结合地区优势增强实践能力等,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各种类型的人才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很多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商法》课程既不同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也不同于法学专业课程。通过对《国际商法》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法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法律思维,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与学生的现实学习接轨。  相似文献   

17.
阮活 《学理论》2009,(14):206-207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都是以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为理论指导,实践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受到高度重视,这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尤显突出。学生虽然掌握大量语言知识,但其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其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马跃兰 《学理论》2010,(3):170-170
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言的单方面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过分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过分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职英语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作精神。而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特别适合于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阐述了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途径,包括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法、词汇、写作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蓓 《学理论》2012,(14):247-248
交际性功能在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中越加重要,围绕这一重要性结合功能语言的理论和认知语言基本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实际教学中的操作过程,可以初步整合出以培养大学生整体英语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口语教学内容和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