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启标 《学理论》2013,(3):142-144
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孝道是中华伦理道德体系的起点,也是诸德之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基。通过对孝道概念的分析和孝道的发展的研究,从而探讨了新型孝道的核心内涵,旨在为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孝"贯穿于儒家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涵。"纪孝行"章是古人对"孝"的践行的基本规定,对其进行解释是有效引导当下人们去践行孝悌观念的前提。新时期的孝道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懂得去伪存真,确保我国文化精髓的优良性。"孝"的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出发,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不断传承,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毛泽东自幼开始的对父母的孝行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孝道的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等主要特点。尤其是他把传统孝道思想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将孝敬父母推及于人民,从而赋予了传统孝道以新涵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五四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就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危害及虚伪性,并对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提出了新见解.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估五四时期思想家们对传统孝道之批判,把握其中得失,为建设健康人道的新型家庭伦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曲文勇 《学理论》2008,(4):39-41
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必然选择,发扬与传承孝文化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流动与城市化,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父母晚年儿女在身边尽孝面临重重困难,所以血缘关系的孝必须转变为公共的孝和社会的孝。由“事亲之孝”转变为“事民之道”,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6.
周阳  刘博识 《学理论》2012,(31):6-7
"孝道"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对古代中国这个以家族为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孝"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去维护和发扬"孝"文化,更加深刻地挖掘"孝"文化中所蕴含的重要精神,探索出"孝"文化对维护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琛 《学理论》2014,(6):146-147,16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内核和首要精神,被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推崇并遵奉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与做人原则。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更是植根于儒家孝文化之上的社会。为了更好地把握儒家孝文化研究的脉络及如何实现儒家孝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价值,将从研究时点、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儒家孝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胡利琴 《学理论》2015,(7):191-193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我国孝文化是一个由孝道、孝德、孝心、孝行四维组合起来的有机体系。孝道顺人之性,即顺天地之性,是人们必须遵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孝德是孝道的内化及形成的个体品质。孝心是对孝道的认识和感悟而形成的道德心理,孝行是一种遵行和践履孝道的道德行为选择和实践。孝以道始,以心显,以行贯,以德成。尊孝道、贯孝德、崇孝心、尚孝行是我国孝文化的基本规律和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孝位于诸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把传统孝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并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攀桥 《学理论》2011,(35):278-27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应当弘扬和提倡现代社会的孝道教育。然而",90后"作为一代新的社会群体,成长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特殊成长背景在赋予他们特殊群体特征的同时,也使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教育形成了一些观念上的偏差。深入分析"90后"中学生产生孝道教育问题的原因,对"90后"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孝文化乃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当下社会化养老尚不能取代家庭养老,孝道养老是国家养老政策的底色。为达成现代孝道筑强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应将孝道由家庭伦理提升为社会伦理,为孝立法,赋予老人更多权利并创建实践现代孝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有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在当今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特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孝道观以及孝行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的认同度较高,性别是影响其孝道观念和孝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大学生更偏向于相互性孝道,而男性大学生则偏向于权威性孝道;地区、生源地的不同,对其传统孝道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也从家庭养老模式转变为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从传统孝文化的角度出发,为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芳 《学理论》2012,(6):91-92
满族孝道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吸收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弘扬和提倡现代社会的孝道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讨满族孝道的内容与特征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移孝忠君等。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孝道思想的精华,对于形成个体良好道德品质、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树立良好家风、形成孝亲尊老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凌 《青年研究》2004,(11):38-4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孝道价值观的调查 ,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传统和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之下 ,孝道价值观的四个方面 :尊重父母、履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爱父母以及报偿父母。大学生孝道观的新特点是 :提倡基于亲子之间的平等的孝 ;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  相似文献   

17.
林丽娟 《学理论》2014,(1):156-157
儒家"孝"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一度"孝"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受到遗弃,传统孝文化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纠正了那种以"孝"为封建糟粕的观念。但是西方家庭模式与家庭观念也影响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使得传统"孝"文化再一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颠覆。所以,倡导"孝"文化的回归,发挥其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人们自身修养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9)
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即"仁爱""孝道""公忠"和"天人合一",探究其在当今社会的转化方式,研究其在大学的教育路径,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传统伦理思想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陈开宇 《学理论》2013,(11):284-285
新二十四孝与传统孝道虽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有着相似的历史传统,两者的内容中也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这对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孝道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比较新二十四孝与传统孝道的内容出发,分析两者的优劣,从而梳理提炼出对我国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邹小丽  郑大远  侯春 《学理论》2013,(22):174-175
所谓孝道,就是以孝为本的礼法规范,是尽心奉养父母的德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孝道文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变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