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程序立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消除传统文化不良因素影响和保持行政程序规范统一的需要。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已具备可行性。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为程序法定原则、公开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我国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行政主体及利害人关系、行政立法、行政活动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4)
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之一,为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提供了重要的形式。听证源于自然法的概念,表现在自然正义原则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中。听证作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通过介绍其自然法渊源,有助于在行政程序法制定过程中移植自然正义等思想,并促进"正当法律程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行政程序法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以行政权力的运行为规范对象,外部行政程序为主要内容,规定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体现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本文主要论述行政程序法在世界范围內得到兴起并掀起法典化热潮的趋势下对已提到议事日程的我国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与目标模式的选择,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时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与目标模式的选择进行论证,以供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将会对行政程序立法造成根本性影响。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按一般标准可分为效率模式和权利模式,这两种目标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目前,我国旧有的目标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从实践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发展前景,权利与效率并重模式应当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化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客观评价现行行政程序的立法状况,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前提;正确选择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模式和功能模式,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基础;科学界定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关键;树立正确的程序观念,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核心。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实现,离不开对上述问题的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协助制度--从比较法角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协助是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行政行为的实施,而且关系到整个公共行政的统一和效率.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程序法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在我国却是处于探索阶段,尽快建立完善的行政协助制度是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有关的单行法规、条例,对行政协助的各项程序、规则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诚 《行政论坛》2003,(1):49-51
目前学界对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认识较为混乱。在总结以往学者讨论的基础上,对基本原则和行政程序法的基 本原则进行了界定,对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了澄清和解答,从而提出了我国行政程序法应具有的 基本原则并为之进行了解释,现实性极强。  相似文献   

8.
行政执法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执法能否做到公正、高效,不仅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而且还关系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我国现阶段的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完善行政立法,尽快出台《行政程序法》;准确把握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原则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9.
罗冠男 《理论探索》2020,(4):111-119
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开始,我国行政法典的编纂经过了片断式立法阶段、程序法先行阶段以及遭遇程序法法典化瓶颈的历程,目前学界对行政法典编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呼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片断式立法是在尚未搭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时期实用主义的选择;而伴随着新"六法体系"的提出和政治上的推动力,却由于国家的法治实践经验不足,学界的理论准备亦有限,法典化的初次尝试受挫,但是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的智慧,走出了程序法先行的独特路径;行政法法典化的瓶颈则出现在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尚不充分的情境下,即使政治力量也不能强行推进。行政法学界在法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和实际推动作用。从我国行政法编纂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行政法的法典化需要政治力量的重视和推动、国家法治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学界的理论准备,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目前,学界提出了行政法法典编纂的新思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行政法典编纂之梦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8,(2):107-111
行政法治的推进需要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在实体法规定已经比较全面的基础上,行政程序法显得尤为关键,其基本原则是正当程序。在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典之前,很多行政法指导性案例都以正当程序原则为指向展开司法探索。指导性案例38号(田永案)第一次专门集中表述"正当程序原则",指导性案例6号、26号、41号和69号等分别强调该原则中的部分内容。通过行政法指导性案例贯彻正当程序原则有着重要价值和优势,包括尊重立法权限,积累立法经验;有效回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警示行政机关合法实施行政行为;提升行政相对人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等。数量和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指导性案例,为正当程序原则的实践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郭庆珠 《行政论坛》2010,17(5):54-57
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不足主要包括公开性不够、民主性不足以及监督性不强等。学界对未来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时是否规定行政规划程序和如何规定这一程序是有争论的。可以采取集中基础上的分散立法模式,由《行政程序法》规定基本制度,由单项立法规定具体的制度,同时应引进德国的规划确定程序。规划确定程序由于具有“集中事权”的效力而与现有的制度架构有根本的不同,既保证了公开、民主和监督的要求,又能保证行政效率,从综合的因素进行考量我国有必要确立这种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的检讨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的立法模式、具体内容等方面还并非尽善尽美,检讨我国的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对于我国的行政许可范围设定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从制度完善的视角来思考,建立违宪的司法审查机制、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或许应该是我国行政许可法最后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治现状中的障碍因素,使得人民要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合法手段,加大对行政权的外部监督;行政立法方面要建立行政自律机制,必须从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济法等方面下功夫,使行政主体明确各自的权限分工;应强调诚实信用原则、权力滥用禁止原则和尊重人权原则以完善政府依法从事民事关系方面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构统一风险行政程序法的时代背景在于:回应风险行政所带来的挑战;碎片化的风险行政程序法难以克服风险行政实践的合法性困境;当前缺乏统一行政程序法典,也不能简单借鉴西方经验来规范风险行政;涉及风险行政程序的单行法无法代替统一风险行政程序法。风险行政程序法是以结构化方式规范风险治理主体行为的行政法规范,其功能是克服风险治理主体的"知识贫乏"和"价值冲突"问题。它将保障个人权利、维护公益、确保行政科学性和民主性作为价值取向,并呈现为一种网络状态;所对应的行政模式是"新治理行政",并将治理风险的公共政策作为调整对象。它是实现风险行政过程合法性的一种技术,基本结构由风险议题之形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所构成,主要制度包括协商制度、陈述理由制度、暂时性制度、信息制度和遴选风险治理参与者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赵颖 《理论与改革》2012,(1):137-140
公共应急行政补偿是公共应急制度和国家补偿责任的重要内容,它在范围上涵盖了一般行政补偿的所有类型,但以合法行政紧急措施造成的特别牺牲补偿和公务协助的特别牺牲补偿为主。紧急行政补偿程序与一般行政补偿程序有一定区别,但其正当与否决定了实体补偿标准与方式是否公平合理。我国相关公共应急立法已初步规定行政补偿制度,但多为原则性的规定,且有不少立法"空白"。这种状况应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立法及相关法制时尽快改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执法理念也由命令式执法逐步向服务型执法转变.行政指导作为一种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管理需要的“柔性执法”方式,越来越广泛地为我国政府所采用.但是,由于立法的滞后性,我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行政指导的立法,行政指导行为的作出和实施只能由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实际的需要自由裁量决定,而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指导行为遭受损害时更是救济无门.从依法行政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我国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指导的相关立法.又由于行政指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执行性,因而对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制,更重要的应该是程序法规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宪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赋予了公民听证的权利,在《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行政听证制度。我们可以从美国行政听证制度中获得启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建议如下:行政听证制度系统化;完善听证制度形式,扩大听证范围;确定听证主持人的资格与职责。  相似文献   

18.
牛发义  冯涛 《理论导刊》2007,(11):91-93
与人大立法不同,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非民选机构,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蔽端显而易见。行政立法民主、行政立法正当程序、均衡立法等观念的确立以及行政立法程序制度、行政立法民主参与制度的完善可以保障价值合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胡艳 《理论导刊》2006,1(7):77-79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对行政指导的立法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行政指导的职责和程序,对于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违反其所承担的职责义务和程序义务的行政指导行为,在对我国现有的行政救济制度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将行政指导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指导,分别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0.
现代行政程序法在立法目的上存在效率和公正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就我国目前来说 ,将公正作为行政程序的主导价值取向 ,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作为主导价值取向的公正 ,包含了一系列基本要求 ,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作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