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的兴起与普及推动了政府公共决策与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目前在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应建立适合网络公众参与特性的辅助决策机制;加快对网络公众参与行为的法律规范;构建地方性的网络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善治强调政府与公众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公民社会也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决策。但今天的公众参与仍然是单向性的,缺少信息、组织和渠道,因此需要优化参与路径,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公开政府信息,公众有组织、多渠道地有效参与到公共管理中,从而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公众参与作为在现代传播媒介下所展开的公共对话、讨论的过程,是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近年来网络公众参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公共对话、讨论缺乏“理想的沟通情境”,而这一切与社会资本缺失直接相关。要提高网络公众参与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必须全方位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21,(4):113-120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扩大和深化公众参与是重要因素之一。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需要"由"胜任""自主""归属"等三者构成;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要关注集体偏好、重视政治作用、推行网络治理、重新定位民主与效率的关系等。自我决定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之间能够形成耦合互动的对应逻辑,从而构建了公众参与"动机—动员—机会"的理论框架。依据该理论框架,市域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的实践路径包括公众参与"需要"中的"胜任、自主和归属"分别激发出不同的参与动机、政府基于公共价值进行的"动员"以及扩大"动机激发""价值动员"二者交集的"有效机会"。  相似文献   

5.
网络公众参与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利于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又由于存在的问题和非理性趋势而给社会政治环境带来消极效应.必须对网络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并从社会价值预期的合理确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网络制度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等几个方面促进网络公众参与沿着理性、有序、规范的轨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定湘  邓建军 《团结》2011,(5):44-45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且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的行为。公众参与是信息时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常态,有效的公众参与应该是公众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良性互动的过程。近年来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公众参与在方式、理念等方面对公共决策和管理正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公  相似文献   

7.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在《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5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式:自主式管理决策、改良的自主管理决策,分散式的公众协商、整体式的公众协商、公共决策。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新技能和新策略,也为公共管理学者提供了一条研究公民参与的路径。中国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托马斯的模式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践中我国公民参与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蕴含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价值。我国公众参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参与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应当实现效率与民主价值的恰当平衡。在执政党、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推动下,公众参与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H市庭院改善工程与B市地铁5号线加站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政府动员下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一定低于自动自发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其在"公众参与的成本"指标中的表现甚至优于自动自发的公众参与。原因在于,公众参与中的"信息渠道""互动方式""决策权分配"影响了公众参与行动的有效性。而公众参与行动聚焦的公共议题的性质通过影响"政府对公众参与行动的态度",决定了公众参与行动中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是否充分以及公众是否拥有决策权。那些涉及公众私人空间、公众与政府利益耦合的公共议题中的公众参与更能够被政府接受,甚至得到政府的动员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0,(1):79-87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既是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公共管理实践方式,也是公共服务伦理价值的回归。然而,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参与的有限性和非延续性。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可以厘清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可持续性的判断标准、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等关键议题,实现对已有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而实现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可持续性的有效路径就在于构建政府与公众间的知识共享机制,这就需要关注于官僚理性知识壁垒的形成机理及其超越路径,以及利益相关者间的知识共享能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运动。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反腐起源于公众舆论活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网络反腐由公众单向表达逐渐转变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并逐渐朝着合作共治腐败的方向发展。作为公共治理的运动过程,网络反腐解决了中国公共治理的工具困境,在共同聚焦于腐败这一议题后,基于对善治目标的追求,各参与主体正在努力实现行为模式的转变,共同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网络反腐是中国公共治理的成功实践,实现社会的共治与善治,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正确分析所处的历史境遇,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对公共治理实践逻辑的认识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杜彧韬 《求知》2012,(9):38-39
作为公众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不仅是公众明确社会意识、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公众实现自身权利、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但有被极度"放大"的趋势,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改变以往的问题视角和单一的控制模式,在加强舆论引导力的基础上.鼓励公众共同参与.正在成为网络舆情管理创新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的言说平台.但是,网络空间话语表达的虚假性、低俗性、私利性及非理性等乱象表明,其并不是一个完全规范的公共交流空间,根源在于网络参与者公共精神不足、网络道德缺失以及有关部门网络监管不到位.为了保障我国互联网文明有序的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提升网民公共情怀、净化网络道德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有效治理话语表达乱象,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公共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型的舆论方式,是公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形式之一.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共权力运行有着积极影响.在研究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模型探析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并从公众与政府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其内在运行机制.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政府必须加强廉政体系的建设,深化公共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更新网络舆论监督应对理念,构建网络舆论监督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客观上讲,在互联网空间这个虚拟的公共场域里,具备了“蝴蝶效应”发生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如敏感的信息源、信息的裂变式传播、网络环境的难以控制及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其发生主要包括事件起源、舆论潮形成和不可预知事件突发三个阶段.从主观上讲,网络参与者个体的心理因素在“蝴蝶效应”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蝴蝶效应”的结果无法预测,应正确引导公众的网络参与,努力规避“蝴蝶效应”发生的负面影响,即要提升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实效性,提升公众网络参与的素质,积极做好恶性“蝴蝶效应”发生后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决策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化的进程中,公众参与的两种错误倾向——"怀疑"和"盲目放权",会造成公众参与不足或参与失控,最终导致公共决策失败的风险。为此,决策者必须明确公众参与的原则,把握好公众参与的若干个"平衡点",推进公共决策体系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动机较为复杂,参与渠道多元化,对网络公共参与价值的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意识,但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规范机制运转良好;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网络公共参与的规范,主张规范机制多化,但对目前网络公共参与规范机制的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问题的讨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与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有相似之处。通过分析美国的公民参与问题,能够扩展对公民参与范围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公共管理者转变观念,把自己看作"公民雇佣的受托人";认识到成功的公民参与将带来更多更好的决策信息、更具支持力的公众和更加有效的公共管理,而公民参与方式的选择策略是决定公民参与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十八大精神,论述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六个抓手:健全制度、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宣传教育、检查监督、奖惩并举.健全制度:规定如何行使公共权力,明确什么该做、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公开透明:公开公共权力的功能和边界、公开公共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公众参与:丰富广大民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廉洁的文化氛围;检查监督:对公共权力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奖惩并举:根据公共权力行使效果的好坏进行奖励或惩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法律依据。但是,实践中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存在许多困境和法律支持的不足。因此,完善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法律制度,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