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在实现整体推进的同时,仍存在党建引领效用不突出、多元治理碎片化、社区服务高效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探索石家庄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的实践路径,需要着力增强党建引领的能力,构建集体行动的基础,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针对社区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队伍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责任,提升管党水平,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3.
共建就是要对多元主体的权责建立制度性安排;共治强调的是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是指治理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当前,社区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成为趋势,针对社区治理存在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深圳市福田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党群平台等方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行政性治理到多元共治: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转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环境污染正在成为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实践证明,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性治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能遏止日趋恶化的环境形势。而从有限的几起环保事件来看,非行政性力量的积极参与与多元合作共治,使得中国的环境治理有了走出困境的可能。从行政性治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不仅具有理论必要性,也不乏实践合法性与可能性。因此,应该尽快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实现中国环境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陈婷婷 《先锋》2022,(3):44-47
在3月16日公布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俥方案》(简称《总体方案》)中,明确“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为发展定位之一。什么是城市治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可进一步创新在什么地方?现代化城市治理如何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入探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困境和难题的突破。而协同意识与规范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思维下导致的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和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界限不清晰正成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重塑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整体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及优化协同共治的结构体系,为消解困境难题提供新思路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8.
陈闯 《前线》2020,(5):47-50
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动力缺乏、主体缺位、互信缺失等矛盾,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和问题导向,率先在上河村社区探索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注重在拢资源、清责权、促互信上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理成效。这一机制背后隐含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充分说明,以党的强大组织力撬动整合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汤秋芬  辛星 《求实》2022,(5):50-63+111
“枢纽型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城市老旧社区多元共治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对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外部服务主体、激活内生服务力量、提升多元主体服务能力,最终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枢纽型社会工作”模式得以实现的内在机理在于行政体系内部多层级项目运行机制所产生的“层差契机”和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社会性、无涉性等属性所生产的“黏合效应”。在创新社区治理与多元共治实践中,“枢纽型社会工作”模式成为破解城市老旧社区治理困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促进行业发展、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共同治理,但是学界尚未对政会共治给予足够关注。借鉴网络模式理论,政会共治可以划分为配合型共治、协作型共治和合作型共治三种模式。对S市A协会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模式在存续时间、目标和前景、结构性联系、正式性、回报和风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适用于不同情境。政会共治离不开特定的制度条件和互动条件,资源依赖程度、互动规则完备性、利益预期和策略能力共同形塑共治模式。政会共治多元模式的提出有助于理解共治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为在脱钩改革后建立良性互动的政会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大都市区同城化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整合区域社会管理资源、破解区域社会问题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都需要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但是,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一体化面临着行政区划的制度障碍、分工负责的体制约束和利益博弈的行动困境。必须从府际合作与多元共治切入,探讨推进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中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先锋》2023,(4):58-59
<正>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武侯区针对社区供需对接不畅、治理主体单一、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元协同共治,构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反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坚持组织强基,构建多元共治一线堡垒。一是重心下移,建强组织体系。一体推进网格党建“三建一管”、小区党建“四有一化”建设,成立一般网格党组织584个、专属网格党组织222个、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882个,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6629名,  相似文献   

15.
曾莉  李佳 《学习论坛》2020,(7):82-88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利益需求,社区建设亟待打破行政藩篱,扩展自治和共治空间。基于"强政府强社会"的理念,对上海市P社区进行田野调查,深入探讨基层政府行为的实践逻辑。通过剖析居委会选举、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基层自治模式三个关键事件,呈现了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三大行为,即协调行为、整合行为和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发现,共治型政府的行为逻辑体现为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以共识为治理资源、以合作互动为治理手段;同时,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未来趋势在于立足放权、共识、民主协商,通过自治、法治、德治培育解制型的基层效能政府和有行动力的基层社会网络,促推"强政府"和"强社会"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5,(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外形势变化不断。就国内而言,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社会自治的勃兴、公共领域的拓展、多元思潮的传播等,党政权力二元一体的治理模式渐呈失灵之势,而公民个体和组织群体的力量则日益壮大。这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它直接的目标指向就是多元共治。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转型是达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其他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则是重要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党建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横向联合合作的组织平台,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整合党建资源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保障。"社区复合共治"模式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抓住"共同利益"这个核心,必须抓住"双向服务"这个关键,必须抓住"互动活动"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18.
19.
党建引领是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以价值引领凝聚治理共识、以机制创新整合治理资源、以行为垂范驱动治理活力、以利益协调保障治理成效,构成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对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塔元庄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责任共担、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提升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度”,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启示: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价值共同体;加强责任共担,建设责任共同体;加强协同共治,建设行动共同体;加强利益协调,建设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