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超 《侨园》2011,(9):50
一战成名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首次进入缅甸与盟军一起抗日作战.是年4月,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陷入被动.中国远征军的首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而仁安羌大捷则成为盟军唯一的一次胜利.1942年4月12日,英军一个师被日军七千多人围困在仁安羌,该师师长断定自己突围无望,在无线电里绝望地喊道:“我们快完蛋了.没人能挽救我们,除非发生奇迹.”  相似文献   

2.
<正>"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本次阅兵将有50个方(梯)队受阅,其中2个抗战老同志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另抽组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参阅总兵力超过1万人,其中有七大亮点特别值得关注。接近作战体系编组方队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表示,此次阅兵系第一次按作战  相似文献   

3.
飞跃驼峰 1944年4月,我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马上飞赴缅甸前线,参加对日作战.当时,我在54军50师师部任特务连连长,54军军长是黄维,下辖第14师、第50师和第198师3个师,其中第14师和第50师被调到缅甸战场,能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深感自豪. 算起来,我们是中国派出的第二批远征军.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后,中国派遣5军、6军和66军3个军约10万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但是由于中方和美方指挥混乱,远征军遭受重大挫折,共损失5万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伤寒病疫.  相似文献   

4.
穆重怀 《侨园》2015,(Z1):19-2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多年来,提到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人们往往会回答"八年抗战"。这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这种看法到目前为止是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抗战的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抗战十四年的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把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就把八年抗战又向前推进了六年,形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目前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全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罪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壮举,中华民族参加抗战的人数、族别、战场、作战方式之多,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各族人民的殊死搏斗,对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中国各族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取得抗战胜利、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立下了不朽业绩.就其战争挑起原因、抗战胜利以来中日关系的新发展、未来关系展望以及今后外交工作中的经验等方面对抗日战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庄严 《侨园》2005,(5):36-38
在中印缅交界处有一片方圆数百公里的原始森林,63年前,3万多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活着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的3000多名战士中只有一位是女战士……  相似文献   

7.
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于1945年在美国华盛顿决定,委托美国全权统筹占领日本事宜。10月,美国政府专门致中国政府一份公文,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由孙立人率领的曾参加过印缅作战的新1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指挥国民党军队抢占抗战胜利果实,已经把最精锐的新1军派往东北,只想派出一支5000人的部队去日本。可是美国再一次要求中国至少派遣1个师,国民党政府无法推脱,最终决定由曾在河内担任受降任务的荣誉一师和荣誉二师合编成第67师前往日本驻军…  相似文献   

8.
壹·天下     
《侨园》2013,(5):6-7
<正>中国拥有230万人军队世界之最中国日前发表《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首次披露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和海、空军人数。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和部分独立合成作战师(旅),现有85万人。海军现有23.5万人,空军现有398万人。包括第二炮兵、武警部队、民兵在内,总员额为230万的中国军队,是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实现过两次不同形式的合作,其中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推动和最终取得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此次合作实际上采取了"多层面交流机制"的组织形式。抗战的胜利客观上证明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的这种合作组织形式是成功的。此种组织形式对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05,(4):40-4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思念,翻开长城抗战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壮烈而厚重的一页。1933年初,山海关内外黑云压城,面对日军无耻的挑衅和进犯,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在此后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中国守军14个军30余万人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下,依托长城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国防工程,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古北口绵延千余里的100多个长城关口上,以窳劣的武器装备与进犯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喜峰口守军二十九军将士组成500人的大刀队,夜袭敌营,以白刃和血肉…  相似文献   

11.
何平  王建学 《侨园》2020,(1):10-1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辽宁地位特殊,作用巨大。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中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的结论是对抗战历史的科学、完整、正确的论断。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正是从"九·一八"之夜开始的,辽宁是中国十四年抗战起点。  相似文献   

12.
庄严 《侨园》2005,(Z1)
在中印缅交界处有一片方圆数百公里的原始森林,63年前。3万多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活着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的3000多名战士中只有一位是女战士……远征军被迫闯进“绿色魔窟” 1920年,刘桂英出生在长沙郊区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1937年,刘桂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长沙市湘雅医院护士助理班学习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一、美、俄军队改革的主要举措(一)压缩军队规模一是缩减规模提升质量。这一时期美军陆军减幅最大、空军次之、海军最小,意在打造一支"小、快、灵"的新型军队,即军事反应速度进一步加快,作战形态将更加"轻巧",军队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到20世纪末美军总兵力为139.58万人。俄军20多年来先后进行了五轮大幅度改革,特别是经过2008年"新面貌"全方位改革,使军队编制数量压缩到1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缅甸民选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与缅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能源等领域进行接触并逐渐加强合作,并逐步放松对缅甸的一系列制裁,双方关系正迅速升温,,这是近年来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大事。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寻求遏制崛起中的中国的国家战略考量,也是缅甸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和寻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两国战略利益需要,美缅两国关系将持续发展并在多领域推进,但不会实质性影响中缅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国家安全日渐增强,为中国对其总体外交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提供了客观环境。中国基于自身所处安全环境的认识和对威胁来源、种类的判断,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作为新形势下指导国家交往的新原则,它将推动中缅关系取得新发展,同时对中国周边外交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打消对"中国威胁论"的焦虑,取得包括缅甸在内的周边邻国的信任。中缅两国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也存在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要求中国与缅甸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探索应对新形势下安全挑战的新观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樟松  汪文忠 《各界》2014,(11):24-26
上海保卫战,即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誓死卫国的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9)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谋事要实思想的集中体现。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矛盾,提出持久战的根据,有力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前瞻谋事。科学预见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号召人民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论持久战》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不仅对抗战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当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群众是中国坚持八年长期抗战的有力保障,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才使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表达抗战意愿积极推动政府抗战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在东北的"不抵抗主义"等行为激起了全国民众强烈抗议,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群众纷纷表达了坚决抗日的迫切愿望,以各种方式推动政府抗战。以"一二·九运动"为标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早已由民族解放转向了经济建设,我们还需要“抗战精神”吗?尤其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陌生的名  相似文献   

20.
诺曼底之石     
广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伟人的反侵略战争。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饮水思源,明年抗战胜利50周年,当然要隆重纪念,不言自明。只是如今,对一些人说起抗日战争,他们就好像在茶余酒后听大唐开元、天宝遗事一般,激不起一丝感情波澜了。闻之不禁怅然。正好,今年是诺曼底登陆50周年。1944年6月6日,反法西斯盟军16万人,一举登陆诺曼底,在欧洲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同东线苏军形成两翼,共同夹击德寇,不到一年,全欧获得解放。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