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20,(2)
伯恩施坦从工人阶级的革命诉求到改良经历一个过程,伯恩施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使社会生活整体性质有所改变,提出走和平改良道路的政治经济规划路线,但是这种办法根本行不通。从本质上来看,改良道路的最终结果就是妥协,我们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我们要正确认识伯恩施坦修正思想理论的经验和教训,也要正确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吴晓斐 《学理论》2009,(18):10-11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帝国主义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伯恩施坦提出修正主义观点,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伯恩施坦的观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倍倍尔对伯恩施坦的观点作了全面的批判,试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的批判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而没有能够阻止修正主义思潮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正主义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创新,但修正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他的理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帝国主义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伯恩施坦提出修正主义观点,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伯恩施坦的观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倍倍尔对伯恩施坦的观点作了全面的批判,试图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的批判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从而没有能够阻止修正主义思潮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正主义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创新,但修正主义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他的理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颇具争议性的焦点人物。关于"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或重新思考并发展’、‘或修正并叛离’"的理论争论和学术探讨从未停止过,并在历史更迭的不同环境与形势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评判。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界对伯恩施坦及其思想研究的学术史,对于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继续推进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批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出现关于修正主义的两次大的论争.实事求是地分析相关历史,启示我们: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应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态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经验和选择,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列宁主张建立一个集中的精英党而非松散的党、全民的党,他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正是通过对伯恩施坦的全民党、一切富有仁爱精神的改良党的理论进行批判而体现出来的.他在批判伯恩施坦政党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深入研究此理论,对我们当今的政党建设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的出版过程,对已出版的三卷通信集从数量上进行了统计,并根据通信频率将两人的关系划分为四个时期:合作期、分歧期、冰冻期和恢复期。文章最后从伯恩施坦与考茨基之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形成两个方面来说明通信集出版意义,即它打破了以往学界对两人思想的传统理解,同时对于推进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的研究将产生实质性影响。对通信集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将成为今后我国学术界关于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8.
伯恩施坦的议会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他的渐进改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卢森堡尖锐地批评伯恩施坦"议会迷"的思想,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实现议会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对其思想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既有过沉默,退让,又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伯恩施坦从劳动价值论入手,通过批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否定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质疑崩溃论、剥夺论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而否定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考茨基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争论,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性金融危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精髓,更好地指导当今经济建设的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绩表明,以不同的时间节点、历史环境、发展任务为现实根据的社会建设思想,对中国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其特定的价值。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深度阐明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是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一个主题三个切入点,为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岳晓雨 《学理论》2013,(20):38-39
孔子的思想内容繁杂涉及广博但没有系统的论述,因此很难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想从整体上把握孔子的思想具有很高的难度。应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思想,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逻辑学方面的全新解读,使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统一,从而更容易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唯物史观的哲学,是人学的哲学,是辩证法的哲学。本文从哲学发展观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与辩证法思想,以期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谓新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劳动者个人的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生产资料社会个人所有制;二是劳动产品总体个人所有制;三是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内容和形式完全改变了的作为发展“环节”的个人所有制,因此必须“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一、“翻番”问题与基本国情矛盾 新中国五十多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粮食产量翻番:分别从1949年的410亿斤/4.5亿人,增加到近年来的1万亿斤/12.6亿人。 然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农业的不断大丰收导致了农产品的销售困难,种植业从过去所说的低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走向低潮谷底的严峻时刻,却在我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邓小平之所以能够造就这样的丰功伟绩,是同他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解决把这条思想路线运用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本身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不开的。在邓小平百岁诞辰的今天,当我们缅怀他所开创的这一伟业时,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闪烁在其中的唯物辩证法的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7.
传统自然观由于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人为地割裂开来,因而都具有其固有的缺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由"人化自然"、"自然化和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相应功能的有机整体,是对现代系统论的不自觉的运用,对当代解决环境问题与走出异化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兰芝 《理论探讨》2005,55(4):42-45
我国20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是哲学观上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既涉及本体论,也涉及方法论,因而影响及许多门类和学科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这一思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的背景,并紧密联系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正确地评价它、引导它,从而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学理论》2011,(17):19-20
20世纪的中国是在全球化跌荡起伏的背景下渡过的,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有一部著作对中国影响最大,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时代重读这部人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依然能够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