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洛静 《学理论》2012,(35):182-183
我们生活在一个狂欢的年代,泛娱乐化的年代,电视娱乐化日益严重,阅读文化正逐渐退出市场。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详细探讨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力图从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角度力挽电视娱乐化的狂澜,重建高雅文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弹幕文化作为当今网络社交文化的重要形式,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弹幕文化在纷乱繁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过度娱乐化、情感复杂化、绝对自由化的倾向,容易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消解、被边缘化及传播风险加剧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治疗"与加强网络监管来强化弹幕文化的形态规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输出形式与加大对不良社会思潮批判来提升弹幕文化的生成质量;推动网络资源的优质化与对弹幕参与群体价值培育来净化弹幕文化的生态环境,主动引领弹幕文化走向常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时下反腐新闻报道娱乐化倾向令人堪忧。因此,以党的新闻理论为依据,针砭反腐报道娱乐化倾向之时弊,深入剖析反腐报道娱乐化倾向的危害,并提出遏制反腐报道娱乐化倾向的应对措施,旨在抛砖引玉,让新闻报道真正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气息,以更好地塑造新闻媒体亲民、近民、真实、清新、美好的舆论监督形象。  相似文献   

5.
课外教育是实现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在重视分数和规范性考试内容的中国教育制度下,以高雅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本难以转化为学业优势。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中国家长倾向于采取"杂食性"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保证学业优势,兼顾培养阶层品味。家庭阶层地位越高,"杂食性"的培养倾向愈明显。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数据的分析发现,来自优势阶层的学生更有可能参加课外班,参加课外班的种类数更多,更有可能在课外班的选择上兼顾课业学习和课外兴趣。这些发现表明,课外教育已成为继家庭和学校之后的"第三重"文化资本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天津市东丽区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大区"优势,大力实施群众文艺创作精品战略,注重本土特色挖掘、原创文艺打造、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努力激发群众作家、"草根明星"、乡间艺人等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滋养人心的"东丽故事汇"文艺宣传品牌。  相似文献   

7.
理性地看,"误读"是接受主体对作家及其文本的选择、补充、升华和创造。以"误读"理论观照学术界对毛泽东关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阐释历史,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横眉"一联的阐释,是在中国新旧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在作者意思允许的‘特定期望和可能的体系’"中,从作品中采集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邢星  崔银玲 《学理论》2010,(9):76-77
韩国爱情片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在于其本土化的成功,其东方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思想和情感方面,贯穿着东方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叙事和影音方面,呈现出状态化叙事和唯美影音的东方审美倾向;在角色和明星方面,塑造了具有东方传统美德的类型角色和具有东方特色的类型明星。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传播形式上的"议题设置"呈现出娱乐化、迷惑性倾向,传播内容上的"话语争夺"呈现出学术化、隐匿化倾向,传播效果上的"集体动员"呈现出舆论化、扩散化倾向,对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建立共有精神家园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增进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在传播空间的吸引力;构筑"重叠经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客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认同;坚持"时、度、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拟态环境在舆论化传播效果中的推动力,帮助人们掌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利器,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对于平衡区域文化发展、优化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进而构建沿线"大文化带",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面临着文化资源整合"同质化"、文化管理协调机制"缺失化"、政府内部文化管理职能"分散化"、跨域文化产业开发"条块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大资源、大空间、大部门、大产业的理念下,通过促进集群内文化资源整合共享、打破文化地域空间限制、加强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顶层设计、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等方式,创新"大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李春玲】"90后"青年被称为"互联网的一代"、"娱乐化的一代"和"自我的一代"。他们与全球化的浪潮相伴而生,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拥有数字化生存的自觉,这些特征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文化倾向和消费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组织实施了"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与价值观追踪调查",样本来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总计7875个有效样本。项目组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伟  柴红梅 《学理论》2012,(12):138-139
大连中国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是诞生在殖民地深受五四新文化洗礼的产物,和日本作家的文学创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共同记录和见证了日本殖民时期现代性、殖民性相互交错的言语都市大连的影像与本质。  相似文献   

14.
张梦娇 《学理论》2015,(4):163-164
"山寨现象"是一种模仿品牌符号及模仿实物的社会现象,它从IT行业入手,并以一种草根文化赖以生存的姿态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而今它已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社会领域,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先进的、最前卫的、最活跃的人群,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山寨产品在大学中迅速走热,"山寨现象"在校园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并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就其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张龙雨 《学理论》2013,(11):263-264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小学化"倾向的出现有传统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分不开,也是幼小衔接遗留的产物。"小学化"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坚持适度教育,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农村消费文化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例如,注重"实用型消费",日常开支通常以"量入为出"为基准,储蓄现象蔚然成风;"人情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集中性消费"尤为突出,并存在盲目攀比行为;不合理消费观念尚未根除,"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理念严重匮乏。这些鲜明特征是历史文化因素、现实因素及农民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探讨中国农村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着中华大地,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一把手"影响下的"权责一致"处于困境,纵向分权有时导致"权责失衡",横向职责分工不合理形成权责碎片化,"行政自由决定"下出现权力"打酱油"现象。"权力至上"的文化基因、"有权无责"的立法隐患以及权力运行的"问责漏洞"造就了监管权力与监管责任之间的分离。可通过官德塑造、立法构造以及问责完善等方式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权责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2)
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对于保障企业推进目标战略、履行"三大责任"、实现科学发展,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片面化、机制滞后化、体系呆板化、成效夸大化等"四化"倾向,实现廉洁文化建设"落地"的"六个抓实"思路和措施,对于催生国有企业清新之风、团结之风、奋斗之风、发展之风,树立和巩固国有企业的正面形象,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媛莉 《学理论》2011,(11):216-217
中国文人画是多种文化和多种艺术的综合表象,画家把人、自然、社会,放在同一层面观照来体现生命中内在的意蕴,并把梅兰竹菊的象征化、诗书画印一体化作为实现审美理想的物化和对象化。由此角度审视,"四君子"与诗书画印的叠加渗透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开创了文人画中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可谓荟集众美的"四位一体"艺术。  相似文献   

20.
萧红和姜敬爱文学创作上的诸多共同之处,为从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小说是两人文学创作的主要部分,除去主题的相似,人物的相近等等之外,两位作家的小说还不约而同地具有散文化的倾向,而两位作家小说所产生的这种特点,却是由不同的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