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祝洪涛  侯玉玲 《学理论》2013,(24):330-3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求学群体,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不仅要落实国家经济经济资助政策,构建全方位的助学资助体系。更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实际需求,建立以梦想起航、人生导航、专业引航和扬帆远航为体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入手,提出解决目前困境的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稳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群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成为了学生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从五个面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更好地完成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上学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江苏非常重视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整合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对现行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正,从而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雯雯 《学理论》2013,(17):248-249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从政策上、制度上都进一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但是,如何融"经济上帮助学生、精神上鼓励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于一体,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效改善资助育人体系教育效果弱化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加大心理关注与精神帮扶;大力推进诚信、感恩、责任教育;搭建"自助"平台,提升"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主》2020,(1)
正2019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完善农村教育扶贫政策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答复。答复中表示,经商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教育部将根据政策实施情况,适时研究调整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将继续推进精准资助,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手段和方法,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应助尽助;将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要求,完善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政策,适时调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将继续支持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7.
刘明然 《学理论》2009,(8):174-175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已成为困扰高校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从而使得有限的资助资源能够合理地分配是尤为必要的。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采取申报制度;采用公开演讲、民主评议的方式;建立公示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加强信用法治观念教育;实行动态的认定与管理;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闻羽 《学理论》2013,(15):285-286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展以来,近千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而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入手,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并着重分析了高校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从国家、社会再到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和理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也逐步由解决生活困难转向到提升能力、激发自立自强、培育感恩回馈等精神层面上来,助困体系也逐渐从"经济帮扶"式向"精神层面建设"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梁作甲 《学理论》2010,(26):209-210
当前,我国高校助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存在分歧;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没有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等。在今后工作中,应"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并重,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须要进一步努力,做好当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增多的形势下,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2007年,物价上涨,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吃不起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这种情况是社会各种综合因素引起的,怎样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对此我们做了深入的调研和专访,并暗地观察困难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分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详细剖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困难学生的生活特征,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以此呼吁各大高校提高对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防止把困难学生问题简单经济化.本文还提出,高校要双管齐下,在认真做好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金额,择优资助,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学有所成,回报社会,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5)
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证明材料可信度低;认定范畴笼统,缺乏量化数据;认定程序不合理,缺乏监督等等。对此,提出解决对策如下: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可行的认定程序;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认真贯彻好国家的政策,帮助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0)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摆脱单纯物质性资助模式,要以经济扶助为基本,以意志磨砺为支撑,以能力增强为核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育人资助模式。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爱心超市"资助模式的工作特点、取得成效及其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积极意义进行剖析,提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必须有助于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效性,必须注重学生隐私的保护,必须寻求社会力量,开辟多元的学生资助渠道。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6,(1)
正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7)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资助工作实现了奖、贷、助等全覆盖的工作体系。资助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资助普遍存在"重资助,轻德育"等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彭洁波 《学理论》2012,(29):180-181
国家助学金是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目的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由于申请助学金的门槛低、评定标准笼统、加之无偿发放,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寻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促使这项惠及寒门学子的政策能更加有效地落实。  相似文献   

17.
楼威 《学理论》2011,(10):278-279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资助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独立学院。旨在系统了解社会转型期浙江省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探寻其自我定位规律,为贫困生自我定位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少英 《学理论》2013,(17):332-334
总体来说,当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比较完善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客观依据不足,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应根据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逐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制日渐完善,对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资助工作中出现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高素质的诚信教育教师队伍、实行困难生动态管理体制、完善资助工作的监督机制、实行资助诚信责任追究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探索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创新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4)
本文在结合公平与效率理论、教育认同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对发展性资助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从资助理念、资助方式、资助愿景和资助管理等方面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