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长坪 《侨园》2015,(4):16
2015年,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它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年!这不仅仅对中国人民来说不寻常,对美国人民来说也非同寻常。因为这是我们祖辈父辈的中国和美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赢得的长达8年的战争,是上一代中国和美国人民共同携手作战打败日本的胜利战争!这是多么让人不能忘记的一段抗战的历史,是多么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一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一中国人如此形容的友谊。70年前战火纷飞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残杀蹂躏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霸占的威胁……陈纳德将军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50年,本刊特邀请亲历战争的一些幸存者,再忆抗美援朝,以纪念这场伟大而正义的战争。50年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 援朝战争,是美国当局强加 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表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正义立场,支援了朝鲜人民,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了中国长期建设的和平环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  相似文献   

3.
1894年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的酝酿为时已久,远在明治维新以前,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然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中国和当时的列强都瞠目结舌,堂堂天朝上国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败在了日本人手下,也因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现在110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燃尽,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给我们的反思还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4.
张连红 《团结》2005,(5):6-12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过去了,但是,60年前日本侵华战争所带来的许多战争遗留问题并没有了结,中国战争受害者的权利仍未得到维护,正义仍未能伸张。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6月28日,以耿谆为首的花冈事件的幸存者及死难家属11人第一次勇敢地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从此揭开了中国民众对日索赔的序幕。到今年为止,中国民间对日诉讼索赔已走过充满艰辛的10年,其未来的走向与前景又将如何呢?一、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的推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消逝。但是,由于冷战…  相似文献   

5.
胡玉海 《侨园》2021,(1):34-36
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赶走日本侵略者.这让中华民族遭受了难以承受的牺牲、损失和苦难.战争硝烟远去,每思之仍不寒而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为何进入近代以来不断遭受外敌入侵,而且步步加深!如今已经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中国,该如何总结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经50年了.战争在人们心中留下沉痛的记忆,但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的百多年来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接着进行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八年抗日的中流砥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  相似文献   

7.
赵延宁 《学理论》2009,(19):183-184
本文以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作为研究对象。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灾难性的战争后果使得后人不断反思战前中日两国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是应予以肯定还是否定?对日政策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就军事层面而言,虽然志愿军取得了一定胜利,迫使美国放弃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同时,这场战争也表明,中国军队必须要转变作战方式,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因而,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成为中国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马晨 《侨园》2006,(5):34-35
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遭遇的第一场最残酷、最艰苦的战争。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禁运”,并发动了“绞杀战”,妄图从物资上扼杀中国人民志愿军。然而,“大海之子”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期间为新中国运输“禁运”物资长达三年之久,期间霍英东船队的主力之一“黑猫”号数百次出海,运输“禁运”物资数万吨,不料却在1952年11月20日遭遇港英水警和工商署缉私船精心组织的武力追捕,船被撞毁并有一名员工罹难,当时成为轰动香港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万彤 《团结》2005,(4):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的伟大胜利而宣告结束的这场战争,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悲壮惨烈又最灿烂辉煌的一页。这场战争永远值得人们去纪念、总结和借鉴,它所昭示的逻辑,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人类历史的航程。在东方,这场战争是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序幕而开始的。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兵力,最高时达到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政府早期“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展拓香港  相似文献   

12.
胡伟龙 《学理论》2011,(9):26-27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是此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的基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健 《求知》2020,(6):32-34
正120年前的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大地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深重危机。正是因为中国人民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斗争反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但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国家实力的贫弱衰微,一年后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今年又是一个农历庚子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天的中国更是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地走向复兴。放眼天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  相似文献   

14.
应雷 《学理论》2012,(29):167-169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权及远东霸权而展开的一场厮杀。可以说,战前两国推行的对外政策,以及当时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最终拉响了战争的导火索。深入分析这些要素,可以说明这场战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正>我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首所走过的路,尽管一路上多有风雨和坎坷,但我们的新中国始终高昂着头,迈着巨人的步伐,迎着春天,迎着彩虹,走进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时代。我庆幸生活在了新中国。纵观历史,老百姓受难最大的是战争,战争让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整日提心吊胆,生活在惶恐之中。仅仅就在新中国成立的前五年,我老实  相似文献   

16.
杨阳 《侨园》2021,(1):28-30
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发生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及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整个亚洲人民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这场劫难的残酷性是人类有史以来罕见的,尤其是在人类历史已经走向21世纪,社会文明走向更高阶段的时候,这场旷世劫难则显得更加深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这场侵略战争所造成的痛苦有着深...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4万多中国人被抓往日本做苦工的悲惨遭遇,无疑是必要的.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1939年秋至1940年春,日本国内的形势急剧恶化:物资缺乏,人民反战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兵力不足,使日本统治集团感到焦虑.为了应付旷日持久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将更多的青壮年投入战争,致使农村中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蒂利提出“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制造战争”经典命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新中国的政权建构诞生于战争,却通过战争想象进行战备动员,而战备是为了防御而非制造战争。文章以20世纪60年代中期攀枝花三线建设为案例,讨论新中国政权如何想象与准备战争,嵌入社会并推动全方位动员,实现中央集中意志与社会积极回应的互动关系。战争后诞生的新兴政权把战争想象作为国家建构的动员机制,经验上为解释中国三线建设提供新视角,理论上提出“国家战争想象”新命题,以部分修正蒂利命题。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党政论坛》2009,(24):8-8
中国崛起的标志是1945年抗目战争胜利。 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的安定和人口的增加,造成70年经济高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5,(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反对德、意、日等你C国侵略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双方先后参战的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口卷进了战争。二次大战前夕,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