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帅 《学理论》2012,(29):4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从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两个层面,客观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所谓类本质,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个体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就是个体本质和类本质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超越,包括对抽象人性论和以往人的本质论的超越,并对人性的善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时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我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里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君主论》是其最为有名也颇具争议的代表作。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及其政治思想表现出他"不择手段"的"恶",实则是他以"恶"达"善"的政治手段,其主张的君主制只是为实现共和制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人的本质、目的、价值、意义、理想、信念等的认识和执 着追求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新世纪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世界经济 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培 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精神。宋代范中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思想家顾炎 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名禁烟派领袖林…  相似文献   

5.
黄馨漫 《学理论》2012,(3):99-100
在封建皇权制度占统治地位、极其讲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古代中国社会,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是较少提及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时代前沿,在与其他思想家或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春秋时期墨子"尚贤"的思想、南北朝时期王符关于"贤者"的概念,后来的明清时期唐甄的"民无贵贱"的思想等,都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观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民视民听     
正"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先秦)《尚书·泰誓》【释义】上天所看到的来自老百姓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老百姓听到的。老百姓有所责难于我,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作者简介】《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孔子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李良勇 《学理论》2010,(10):160-161
钟云舫和柳亚子同为清末民初爱国主义诗人,启蒙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放歌行》是钟云舫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作品,而《放歌》是柳亚子向清朝统治阶级的宣战书。两人同是"放歌",钟云舫悲壮且豪放,柳亚子悲壮却顿挫。两位诗人与两篇作品的比较,真值得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9.
贺奋清 《学理论》2014,(20):28-2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新旧制度正在更替中。基于此,思想家们必须给出解决方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面对乱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国主张。他建立了一套以礼、仁、义、正名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的旨在维护礼治的"为国以礼"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
蔡振磊 《学理论》2011,(23):27-28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合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性变革。《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解读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无疑是我们当代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并接下去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庄子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发展可谓是一笔精神财富。庄子在政治上批判当时社会政治秩序,反对君主专制,崇尚无为而治,立志于人自由的本质。他把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当作最高境界追求。其实庄子的政治理念含义丰富,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本性     
自从有了人,人们就一直在追问人的本性,特别是苏格拉底提出人要"认识你自己"以后,人们更加领悟到: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要了解万事万物的真相,首先要了解人自身的真相。然而,尽管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思想家们"上下而求索",但关于人自身本性的认识,却始终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具有崭新时代内涵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进一步成熟。社会主义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经济本质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和探索,直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时期,对人的认识才达到一定的高度。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实现了人学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的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道德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关注民生,解决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华明 《学理论》2013,(20):385-386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趋向应当重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与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自我意识到强调社会特质,再到强调自由自觉的劳动,直到最终强调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物质生产劳动的思想发展过程.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不仅以物质生产劳动将人与动物相区别,而且也以现实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现实存在.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应该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