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兆树 《学理论》2010,(21):85-86
本雅明对康德经验论的批判实质上是对历史理性的批判。其目的在于重新确立经验的方式,把未来哲学的基石建立于语言哲学中,重启哲学表征真理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高原  李盼 《学理论》2013,(23):54-55
本雅明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有人将他归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他文风晦涩,行文凝练,极具前瞻性。他善于将琐碎的表象赋予深刻的内涵,并借此表现他对于社会的批判性。而他笔下最独特的意象即"灵韵"和"闲逛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本雅明美学中的"韵味"与"机器复制"等关键词为对象,阐释其主要特征与意义。从而说明本雅明在古典艺术和自现代社会以来产生的艺术之间确定了一条界线,即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传统艺术的韵味消失于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中了。  相似文献   

4.
刘琳 《学理论》2010,(22):158-159
本雅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他的代表著作。通过分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各部分的内容,展示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革。再从"灵韵"、"机械复制"、"艺术生产"深入解析该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谢兆树 《学理论》2010,(20):282-283
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重要概念的阐释对于学生们掌握西方文论家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本雅明的辩证意象建基于历史碎片,它在实质上是一种单子历史观,辩证意象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彻底打破和解构历史进步的幻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赢得海外民众的认同,提升话语的说服力并引发共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首先要明确其世界意义,即它是破解西方话语霸权现实之需、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应有之举和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围绕"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话语体系创新"这一总主题,展开了多番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话语体系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中国走向复兴,话语不能缺席。中国道路的成功与中国话语的复兴意味着西方话语霸权时代的终结,为重构世界话语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靳书君 《学理论》2013,(18):216-2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困境的深层症结在于师生之间的话语错位和冲突,提高教学实效性关键是创新教学话语体系,把网络流行语、校园流行语大学生生活话语援用到教学实践中,对生活话语进行意义再生产,从而把非主流话语纳入到主流话语系统当中。整理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话语,分类举要展示。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象学先验的还原方法通过引哲学视野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重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形成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对象、事实、自身的理解,不断地根据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做出意向性理解,生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发挥出其变革世界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之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切实把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重要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准绳和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手段与目标这七种基本范式的公平正义,将其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之梦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同时"中国梦"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使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1,(12):47-47
张雷声在2011年第7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文章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多视角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时代化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可以在对“时代化”的解读中,领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价值,我们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去剪裁现实,又不能把现实强加给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多层次的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的发展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主题、思路和方向,以及未来研究中重大而亟待突破的难点问题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共产党人遵照客观历史主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对实践主题解答的过程,据此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理顺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坚持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制度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以人为本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制度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尽管称谓不同,但他们都是指称大众文化。技术理性观是他们对大众文化分析的逻辑出发点。由于对技术理性总体上持公正、赞同的态度,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乐观的、客观的观点,相比较而言,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持总体批判的态度,因而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悲观的、否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刘颖 《理论导刊》2023,(5):4-11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历经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化”对其形态的塑造力与“中国话”对其内涵的构造力,共同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变迁与内涵重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完整演绎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孕育成形到成熟定型的形态进化过程,推动现代化从“工业化”的雏形、“四个现代化”的外形、“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外型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重构逻辑,推动现代化的概念范畴从单一碎片化走向全域系统化、理论特质从共同特征走向聚焦本国特色、价值意旨从物的现代化走向人的现代化、内容指向从现代化国家走向现代化强国。但“中国化”与“中国话”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场域融合互动,“中国化”对“中国话”的融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话”与“中国化”的互动建构了新现代性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