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的方式,一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本身的特点,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出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等。因此有必要从提高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拓展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加以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徐丹丹 《学理论》2014,(4):65-66
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载体,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兴起的特殊背景,也有其不可取代的民主价值,它迎合了公民日益强烈的民主需求,具有践行大众民主的民主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公众参与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利于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又由于存在的问题和非理性趋势而给社会政治环境带来消极效应.必须对网络公众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并从社会价值预期的合理确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网络制度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等几个方面促进网络公众参与沿着理性、有序、规范的轨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公众参与作为在现代传播媒介下所展开的公共对话、讨论的过程,是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近年来网络公众参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公共对话、讨论缺乏“理想的沟通情境”,而这一切与社会资本缺失直接相关。要提高网络公众参与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必须全方位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出现并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形态主要有网络舆论、网络社团、网络政治人及其精英等,广泛的网络政治参与对廉洁政府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网络政治参与克服了传统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中的弱点,为监督机构充分履行遏制腐败的责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监督形式。其次,网络政治参与简化了反腐程序,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改善了整个社会反腐的文化观念氛围。最后,网络政治参与为人民参政议政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促进了廉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理念困境表现为民主参与理念与追求利益之争的冲突,参与能力困境表现为实现网络权利与现实数字鸿沟的冲突,而参与方式困境则表现为多元互动方式与"群体极化"行为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要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提高参与者主体素质、积极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同时,强调网上与网下政治参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以互动引导、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等为基本方式,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民主政治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使构筑一个容纳少数派的权力在内的新的民主机制成为可能。只有树立全新的网络政治参与观念,掌握网络文化领导权和话语主导权,正确地了解、教育和引导广大网民,才能保障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7,(6):63-70
从政策科学发展脉络来看,政策问题建构虽然不曾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在政策科学研究中引起关注,但是作为构成要素,政策问题建构从未脱离过政策周期。网络社会的到来,无疑为社会组织与公众发挥自主性参与政策问题建构、共同解决治理问题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中却充满波折,除了网民参与能力不足这一直接限制条件,更深刻的约束因素根植于现代社会的官僚主义化及工业社会的控制思维中。网络社会的行为倾向来自现实世界的刺激反应,这就要求网络参与政策问题建构的理性引导与现实世界的社会需求回应相结合,通过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在主体构成、价值引导及问题治理方面的融合,促进对话与信任意识的生成,继而改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的生产、维持和积累主要依赖于两大来源:互利互惠的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即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等与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储量息息相关。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是公民切实进入公共政策过程、讨论特定的政策议题、协力执行公共政策的前提。因此,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公民参与网络这个变量,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建构促进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以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和公共政策过程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维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我国公众司法参与面临着参与行为的非理性化、参与过程的无序化和参与效果的低效性等困境,亟需进行制度化建构.司法民主化改革的取向、社会主体问复杂的利益冲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为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制度化建构提供了制度、动因和技术等基本生成要素.要彤成制度化的网络公众司法参与,需要选择从建立有效的司法网络回应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性制度及规范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这些路径人手.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政府的社会服务更具有可选择性和向"公共服务"的治理理念转变。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非理性化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和培育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形成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已成峰火燎原之势.在网络政治参与众语喧哗的背后,蕴藏着我国公民对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诸多期待.这种期待是网络政治参与动机的重要构成部分.网络政治参与动机主要有三种:经济利益动机、伦理道德动机、归属和成就动机.在多种动机驱动下的网民,通过网络上的学习、交流和强化,最终形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作用,更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使广大公民有序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文章分析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探讨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政府回应机制、监督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服务型政府意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构建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主体;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化建设等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参与是公众获取信息资源、行使民主权利的新渠道,是政府展现执政形象的新舞台。但作为虚拟技术支撑下的参与方式,网络参与同时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诉求,潜存着道德自觉弱化、理性表达缺失、道德底线崩塌的可能。网络参与中的道德失范,对网络空间与实体社会的秩序、公众的合法权益、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形成了威胁,增大了执政风险。作为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理应加强对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反思,基于建构理性的网络参与法制、机制和文化等思索,探寻实现网络参与"道德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 2 1世纪 ,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同时 ,将建成一个上至中央、上至乡镇的政府互联网络。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深刻影响中国的政治参与。网络技术能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 ,提高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 ,保证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 ,网络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参与爆炸”“信息霸权”“政治期骗”等新情况 ,对政治参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江华  杨思宇 《青年研究》2023,(5):45-55+95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分析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特征及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连接”结构差异,可以将青年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划分为独立型、常规型和丰富型;其中,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中更为明显,丰富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青年中更为明显。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对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的青年相比,丰富型圈群特征的青年在政策参与和表达参与方面更为积极;在维权参与方面,则出现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间的“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发现为理解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日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使得我国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意义重大。但是在网络参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转型期复杂背景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政治参与同样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当前应采取措施规避网络政治参与的弊端,比如完善和拓宽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培育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20.
关颖 《学理论》2013,(9):22-2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而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如何对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培育,使其满足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