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玲 《理论导刊》2019,(9):72-78
文化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在本质上标志着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革新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革命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奋起抗争、争取解放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构筑了红色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谐仁爱、崇德重义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交融互补,利于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民族标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徐海燕 《学理论》2012,(35):221-222
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支配。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基督教成为主流文化,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二元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基督教妇女观对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基督教妇女观影响下的西欧女性的宗教生活,展现中世纪时期西欧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应雪婷 《学理论》2010,(1):84-85
"男女平等"是近代中西方社会一致努力的方向。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妇女观都能影响社会观点的变化与追寻平等的进程。但由于种种因素,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古代的妇女观往往都出自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对妇女的看法,因此,梳理和分析中西方古代哲人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妇女观,解读他们对于妇女地位和女性道德的思考,可以了解中西方古代妇女观的一个大致发展倾向,以及它们对近现代社会妇女观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2016年3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对婚姻、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影响,致使其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对阻碍受家暴妇女主动寻求维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想我们该如何运用社区干预模式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让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能够主动地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为研究家暴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对促进妇女平等解放、保障妇女维权、促进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憬函 《学理论》2009,(4):55-56
本次研究选择Y县P乡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及土地权属体系相似的四个村作为一个研究社区,以社区内的妇女领导、男性领导、普通村民为三个访问群体,采用实地研究方式,通过访谈、问卷以及文献分析等手段,主要研究讨论妇女领导力状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并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农村妇女领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领导力的状况有很大提高空间,政策、自身、家庭、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对妇女领导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培训、宣传等方式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何玲 《学理论》2011,(36):31-32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原因,我国妇女参政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妇女参政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妨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妨碍女性参政议政的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邵子珊 《学理论》2015,(5):47-48
受传统文化和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女性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外来妇女的城市融入问题在今天日益凸显出来。因此,打破传统的"妇女是弱者"的叙事观念,结合增权的相关理念为妇女增权,促进妇女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4)
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妇女的参政水平,同时,我国农村妇女的整体参政状况不佳、参政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女村官比例低是制约当前农村妇女参政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推动妇女参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本文从影响女村官成长的制度、经济、思想意识和社会体系因素出发,试图破解制约女村官成长的障碍性因素,推动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赵元  丁敏娜 《学理论》2013,(11):331-332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行为文化存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学生行为文化出现功利化、低俗化、形式化倾向,班级行为文化较薄弱,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突出等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教师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是制约学生行为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设学生行为文化,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构建学生行为文化发展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文化实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一种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因而,文化是影响刑事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最为深层次因素。基于广义刑事政策概念,政治文化、市民社会文化以及学理思想对刑事政策概念、价值取向、制定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