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腐朽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理论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着眼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城市中工人势力弱小的具体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基础上,独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它是中国国情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牵涉面最广的综合制约因素,是解决中国革命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是中共党内农民问题的先知先觉者,在国共合作时期就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大革命失败后,他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在此基础上,他以巨大的实践勇气和理论勇气,系统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并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沿着毛泽东开辟的独创性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并形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文化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也在同时开展。这一过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而在1938年后得到繁荣和深化。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成果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邓小平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破除了以往理论的条条框框,创新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理论和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实际,为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深入探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吕星何 《学理论》2011,(28):40-41
回溯我党在建党、建军初期,对开展革命道路的摸索与抉择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革命斗争初期,由于党忽视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对拥有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缺乏必要认识,因此付出了血的代价。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一定要握有自己的枪杆子,还要握紧、握好枪杆子,并通过建立红色政权,巩固革命基础,使革命火种如星火燎原之势燃遍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出现的独特的意识形态现象,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怀疑和对西方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是其贯穿始终的、共同的世纪性主题.除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及其道路的反思者与探索者外,法兰克福学派以后的"新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告别了无产阶级革命,二战后的两代人更是以追寻非无产阶级的西方革命的动力为主要目标."新马克思主义"世纪主题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凸显其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在担负领导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国情特殊而复杂的东方大国的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中,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长期革命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而且还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提倡和鼓励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我们探索、研究、解决新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本领,同时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中青年同志在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平息了去年的政治风波以后,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对各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是靠马克思主义打江山,坐江山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强调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兴梅 《学理论》2012,(33):172-173
杨匏安同志是"五四"时期在华南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是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走过了一条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到投身中国革命,最后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人生之路。而五四时期是杨匏安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终生信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杨匏安开始走上献身中国革命,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烈士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现代化呈现与世界现代化不一样的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同志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之中,毕生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特殊问题。对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大启示: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理论体系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须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肖茜熔  朱方长 《学理论》2010,(12):43-4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挥,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同时它又继承了中国文化和哲学遗产的精华。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正是同他善于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继承中国的哲学遗产结合起来分不开的。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同志的统战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他的光辉哲学思想成功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毛泽东同志在统战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于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产生与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道路紧密相关。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武装力量才能取得革命成功;近代中国军权私有化的弊端决定了军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成为革命力量;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革命道路决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古田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纠正了党和红军的一些错误认识,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古田会议决议》成为我党和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乃至最后走向成功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古田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作出了新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深入农村调查,作出正确决策马克思主义认为,除无产阶级外农民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它的向背将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农民力量和领导农民革命的问题上,曾经历过曲折发展的过程。党的“四大”和“五大”,虽然通过了关于农民运动和土地问题的决议案,而且当时李大钊、彭湃、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等同志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殖民地半殖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这就是,坚持民族和民族问题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观点;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同志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不同,是由各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认清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根据。怎样分析和研究国情呢?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对于国情的科学分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的“5·31”重要讲话,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作了精辟论述,特别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邓小平同志针对新的实际和党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结构理论伴随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状况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自欧洲革命失败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执着于对工人阶级的解释研究和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二战后,其关注的焦点是西方白领工人的崛起及其定位分析和新中间阶级的形成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关注的核心是新技术革命后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并以新中间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其中,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