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丹 《学理论》2012,(9):12-13
五四前后,陈独秀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是一位典型的激进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泰戈尔学说的批评上。泰戈尔作为一名印度诗人和思想家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抱着沟通中印文化以及复兴东方文化的愿望于1924年4月访问中国。这位享有东方文艺复兴之父盛誉的诗人,此次访华并未围绕谈诗的主题展开,而是表达了对西方物质主义的反感和对东方精神文明的赞赏,对此陈独秀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批判。这些批判有偏激的成分,但也有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2)
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风云变幻、救亡图存的时代。他大声向青年疾呼要做新青年,号召青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他的青年观对当今青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理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旧是当今青年行为的向导。  相似文献   

3.
吴永 《理论导刊》2007,(12):35-37
陈独秀早期的中西文化评判尽管对传统文化批评甚多,带有"舍中求西"的情感倾向,但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对之进行合理改造,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五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来看,陈独秀的评判基本上是客观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轨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危机。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源于对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认识,但他并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一个认识上反复发展的过程,最后终于把革命的砝码压向资产阶级,在党内形成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义",把儒家思想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相耦合,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与旅游结合,调和旅游业的发展,去糟粕,集精华,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祝彦 《理论视野》2009,(6):43-46
陈独秀的思想和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坎坷”、“曲折”。从一个科举制度下的秀才,成为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抨击的民主斗士,崇拜西方的“法兰西文明”及其资产阶级民主;不久又因认识到西方民主的虚伪,而予以否定,转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及无产阶级民主;到了晚年,从超阶级、超历史的民主观出发,以“斯大林现象”为案例,又觉得资产阶级民主比无产阶级民主更加“具体”、“优越”,他的思想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时期对“德谟克拉西”的赞颂与肯定。从而也就形成了陈独秀“之”字形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7.
胥桂君 《学理论》2013,(18):44-46
沈家本是清末的修律大臣,多年的科举之路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信不疑,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法律,在他十年的修律工作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他在修律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异同。以沈家本的儒家思想为视角,分析沈家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变革,也希望这样的分析能对更加深入地研究沈家本的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鲁宽民  李运 《理论导刊》2020,(7):126-129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及其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教育学说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德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德育思想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儒家思想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涵育功能,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光寿 《各界》2013,(11):6-10
追随陈独秀成为中共一大最年轻代表 在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刘仁静堪称少年得志,却又是“高开低走”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人生有着辉煌的开端,却并未赢得美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犯了严重错误被撤销领导职务至组织党内反对派被开除党籍前后,对党内民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若干重要原则,值得我们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党内民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3)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针对儒家思想在个人层面的渗透进行探析,体味儒家文化中丰富优秀的思想资源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问题解决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陈独秀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并简单的对其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创建人,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今天,重新审视他的有关论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恩山 《各界》2012,(12):72-75
公元1942年2月14日,农历除夕的下午,重庆江津西南15公里的鹤山坪,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一家四口从江津赶上山来过春节。  相似文献   

14.
范文明 《学理论》2009,(7):109-111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虽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逐渐淡出人们的政治视野.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其思想轨迹中的闪光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陈独秀1904年发表之《论戏曲》为基础,通过对其戏曲特点、戏曲改良、戏曲教育功能的阐述,试图证明20世纪初的陈独秀在戏曲观方面的超前性、客观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新道德,是以个人主义为道德原则的,其实现途径是易家族本位为个人本位,易禁欲主义为合理利己主义,根本目的就是要冲破封建主义樊篱,求得人的个性解放,拯救民族危亡,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早年加盟章士钊主笔的<国民日日报>,抨击封建统治.后来他回家乡自办<安徽俗话报>,宣传科学与民主,受到通缉,逃亡上海转至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办报生涯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结交了不少朋友,并使其思想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祝彦 《理论视野》2012,(4):51-55
今年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晚年的陈独秀蜇居江津乡下,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其中,对二战后世界经济走向的分析;对"斯大林现象"的反思批判,至今看来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精神是杜甫思想的精髓所在.这种"人文关怀"精神首先是站在儒家思想中心--"仁"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诗人困守长安时期与百姓在一起的困苦生活触发了对底层贫民的同情心与谴责腐朽政局的正义感,安史之乱中生灵涂炭的惨景使他悲天悯人,不但对苦痛"推己及人",而且情愿"苦身利人".长期不懈的诗歌艺术追求让其用审美的目光观察万事万物,"民胞物与"是杜甫人文关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智城 《学理论》2008,(20):70-72
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中国儒家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其影响力也丝毫未有减弱。近代以来,对儒家思想的价值认识主要聚焦于文化层面,而在制度层面上却较为忽略,甚至否认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如何以制度的角度看待儒家思想、认识儒家思想的制度资源,并实现其普适价值的现代理念转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对待儒家思想,是科学对待中国文化传统这个重大课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做到科学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一体两面、科学认识作为制度文化的儒家思想的"负资产"、科学认识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反本开新,重铸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