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理论》2020,(4)
经过长达200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两个传统哲学流派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一是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价值不断提升,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3.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作出了“根本错误的判断”。这种思潮在国内也有所反映,一些带有偏见的人,  相似文献   

4.
施浩杰 《学理论》2013,(16):73-7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又添加了新的内容。只有实践的唯物主义,才能既是辩证的又是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哲学的任务在于改变世界,同时又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现实中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力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世界经济两极分化和政治霸权主义导致西方大国与其非盟友国家矛盾丛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以"化解对立调和矛盾";中国富起来的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深化改革等方略"创新理论强大国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方略,推动"融洽关系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他人、自我的关系,个人与物质、精神、心理的关系,最终"良善内心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6.
罗杰 《学理论》2020,(10):45-4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思想来认识和改造中国,并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重新审视并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国内学术界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被重新提到日程,从这个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理论形态以及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各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试图将近几年来学者们的主要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全部依据,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要求。新形势下,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哲学应吸收利用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及合理的范畴与命题,克服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弱点,从而使当代中国哲学成为一种既克服“民族的片面性”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有机统一;就要坚持以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开拓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质意义的价值领域;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打造中国话语权.当前,在实践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1.
徐勤友  何建华 《学理论》2009,(25):23-24
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内独具性格的一员,其平生百战犹酣,心系人民群众。秉直豪爽,为民请命,是他品格世界与个性秉赋的真实写照。研究彭德怀人民群众观的成因及现代价值,读懂一颗"我为人民鼓与呼"的赤子之心。对我们今天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也起到了价值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学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个热点问题,然而其在现实中存在着被误解的可能与现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含着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理论主导性、学科现代化、方法多样性、传播渗透性、主体参与性是其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必须克服以斯大林教科书为范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及其模式的缺陷.重新焕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机,使之继续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必须因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化的形态,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夏国永 《学理论》2020,(11):26-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时代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着重研究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学者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事业,提出了丰富的文化理论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指引着每一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根基,显示出重要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认同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未知 《理论探讨》2012,(1):171-173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对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梅华 《学理论》2014,(1):22-2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也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延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成为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引导意识形态走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阻碍,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当代困境面前,要求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理性、辩证地看待其发展,并对该理论的进一步提升做出应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5)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首要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是"平等、公正、正义"三者的结合,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是每一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生产方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义的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理想价值追求的模糊、制度建制的缺陷、公共伦理文化的缺失,使中国社会面临一系列涉及正义的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正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学功 《理论视野》2008,98(4):16-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它们各有其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现实形态或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