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数据化、预防性以及个性化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互动中实现对客体"意见"和思想的引领形成交往式主客体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趋向定量化、数据化,抽样调查样本趋近于总体样本;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呈现微型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突破与创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要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理念;三是要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互动;四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定位。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很严格,双方缺乏"平等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总体上属于"独白式"单向灌输的教育范式."项链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项链上镶嵌钻石")与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等形式("项链上钻石的镶嵌方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双重转换,在鲜活的教育形式中实现话语的转换,在开放与资源整合中实现从"独白世界"走向"对话世界"的转换.最终真正从教育技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的提出确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路径。"互联网+"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有效优势,构建网络评价机制、掌控文化话语权、创建良性生态网络环境,这些都是新形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用"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代"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宋彩虹  胡恒钊 《理论研究》2019,(3):63-67,75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实现方式和根本路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话语权主导性式微、权威性下降、控制性减弱等困境。建构"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掌握主动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必须推进话语转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性;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很严格,双方缺乏平等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总体上属于独白式单向灌输的教育范式。项链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项链上镶嵌钻石)与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等形式(项链上钻石的镶嵌方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双重转换,在鲜活的教育形式中实现话语的转换,在开放与资源整合中实现从独白世界走向对话世界的转换。最终真正从教育技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准确掌握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建立话语主体的平等关系、更新话语内容和健全话语监督管理体系,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话语权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自媒体舆情发展呈现出舆情主体多元化、舆情本体复杂化的新趋向,这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思政+"育人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其具体路径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点线面"的舆情收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据化;高校舆情研判充分借鉴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网状特征,形成网状的舆情研判机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联合化;在育人内容与育人形式上,回归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多样化的交往实践,实现自媒体舆情与多元化的思政育人良性互动;培养具有正能量的高校自媒体舆情意见领袖,提升大学生的舆情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实现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新媒体的平等对话交流有利于奠定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新媒体中的资源共享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新媒体线上线下的交互影响有助于促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共建平台,构建师生间的有效对话模式;资源分享,促进师生主体间的视界融合;积极联动,拓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积极开展互联网+XX课程的建设。从"互联网+"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互联网+"的"小黑屋"、信息误差、人的地位丧失、知识碎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几点建议:转变教学理念;共享智库资源;避免互联网崇拜;注重教育主体的地位;系统运用碎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论域为基础,从总体上梳理和评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的代表性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实质主体在隐性层面表现为规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向和性质、享受教育成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代言人的政治集团;形式主体在显性层面表现为始发教育信息、组织教育活动、调控教育方向,在与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互动时通过提高客体的主体性并对其思想政治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大思政"教育模式致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现状为"互联网+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结合SWOT分析法研究出一套全员参与、时空延展、体系开放、制度保障的"互联网+大思政"构建策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大思政"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上,并与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和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通过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教师自我革新能力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注入新活力、打造新生态、提供新动力,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往源于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人们之间必须交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主体与主体的交往中形成了主体间或主体际关系,由此而衍生出了主体间性。用主体间性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意义,在于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重新飘扬起"人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需要解决理念性的"主体是什么",进而探究"什么是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等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是作为阶段性主体的教育对象(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