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特征及时代意义的探究,厘清并分析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找出一条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出路,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更对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传播场域、传播内容、传播心理、传播形式均产生了变革。社交网络的传播优势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形式的多元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新背景下要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开展,需要重视对话教育,增强自己人效应;注重隐性传播,多元化拓展成才教育;寻找学生意见领袖,无形设置议程;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及时发现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3)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手机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分析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思政课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城"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程度的加深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社会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等遭遇重大挑战。从其它学科寻求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已经成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路径。传播学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一门交叉学科,其先天具有深厚的欧洲学术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4)
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文化现象就是新技术的发明导致新媒体的诞生,依托高科技而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增长趋势日新月异,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能否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有效规避其消极影响,是推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培养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探讨生态理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分析了将生态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循以学生为本、开放性和动态平衡的原则,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充分利用好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文章在正确认识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国务院及省政府下发关于创新创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当前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如下:在思想上,统一指导思想,结合云南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和需求,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内容上,从教育教学、模拟实训、实战三大平台逐级深入;在制度上,加强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林英 《学理论》2010,(26):213-214
从隐性教育的内涵引申出隐性教育的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过程的渗透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效果的长久性等特征,阐述了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关系,提出了优化高校隐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扎实有效开展网络党建工作,在正确分析网络党建的若干误区、充分有机整合相关影响要素的基础上,从创造网络党建环境基础、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促进网络朋辈实践引导、营造互育共育模式、建立健全网络党建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拓展与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洹浩  陈卉 《理论导刊》2021,(4):125-128
加强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状况正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深入研析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探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要重视“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将“中国梦”本质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坚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健康发展;应用情感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仲广 《学理论》2014,(5):272-273
从文化发展史的维度上看,先秦儒家居于中华文明源文化之列是毋庸置疑,其内容庞繁广博,包罗万象,藏蕴着先秦时代儒家圣贤们的思想智慧与学说理则,其中就包括关于教育方式的精深见解。先秦儒家的基本教育方式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中依然有着用武之地,有着"古为今用"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全面创新:坚持发展观点,寻求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增添"与时俱进"的教学新内容;坚持统筹兼顾,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罗小龙 《学理论》2013,(17):305-307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实施了"05方案"和质量工程建设。几年来,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存在形式简单、参与度低、随意性强的问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持续性,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实效。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从素质向能力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应当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多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也在不断地提高。文章介绍了创新创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体系、教育氛围方面存在的缺失,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星璇 《学理论》2020,(3):125-126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度与思维模式,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加了新的挑战与难度。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员,不仅对大学生平日的学校生活提供教导,更要负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组织纪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工作中灵活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2)
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兼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当今社会,生命价值愈加被人们所重视。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已成为必要的责任。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辅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恰恰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即是顺应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本研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视角,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开展和成效,发现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以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探究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视角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的策略:营造学院双创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性;构建综合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能动性;搭建科创社团平台,培育学生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