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霞 《学理论》2014,(6):140-141
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2.
赵艳丽 《学理论》2015,(3):109-1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初的西方思想世界影响巨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解读经典人物的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试图从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安娜的悲剧人生,找出安娜悲剧的另一个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新式贵族渥伦斯基的形象。他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花花公子”,而是有着“双重人格”特点的人物。他的一生动摇于强烈爱情与习惯的生活准则之间.他矛盾的内心中夹杂着积极的人生愿望和盲目地奔波.流消着狂热的激情和善良的迷误。通过对渥伦斯基悲剧命运的分析,进而探讨渥伦斯基与安娜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一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6)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皆以悲剧收场,其原因一直是学者争论的话题。哈姆雷特的犹豫和错误判断是大家公认的答案。通过运用柏拉图的正义观来分析《哈姆雷特》,指出在《哈姆雷特》中存在新旧两个世界,两种"正义"模式。而主要人物悲剧命运也因各自破坏对方世界的"正义"最终遭到命运的惩罚。通过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哈姆雷特》中人物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透出隐约可见的悲剧色彩。她们平静地叙述着人生的悲剧故事,透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去展示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真实底蕴与悲剧意味。她们用一种理性的节制,含蓄地写出了同时代人的心灵,自然而没有突兀感。相对来说,凌叔华的小说,是在人生的悲哀中寄予她对时代和文化的感叹,而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则是在现实与梦境的交接处挖掘生命本体分裂的痛楚和人生的悲剧性意蕴。  相似文献   

6.
代纪东  王怀山 《学理论》2012,(6):103-104
在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文艺创作,无不充满了对人的关注、对人之生命价值意义的关切与肯定。电影《唐山大地震》以悲剧的内容和情节,来解构悲剧人物的性格内涵,从而在精神层面上阐释大灾大难面前,人类的伟大精神,以及灾后重建更需要国家、社会对个人和家庭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说悲剧人物     
坛边独白 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悲剧的年代,出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悲剧。近十年的文学里也有所表现。那种诉之于形象的悲剧和悲剧人物,因为形象自己会说话,究竟是否够得上悲剧或悲剧人物的品格,读者自可评断,不劳细说;这些年在文论  相似文献   

8.
夏目漱石的十年创作生涯正值家庭小说发展、鼎盛的时代。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体现了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行人》中的阿直是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的存在。前者将家庭矛盾的焦点设定于夫妻关系之外,丈夫多关注妻子肉体上的贞操。后者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传统对它的解读是,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焦母的潜意识常常受到压抑,加之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的斗争导致畸变的心理,这种心理被称作寡妇心态,兰芝和仲卿对焦母的这种心态全然不知,然而他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最终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安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的描写,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中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安娜深刻的内心体验、强烈真挚的情感和激情活力令无数读者感动,她悲剧的命运结局也令世人扼腕叹息.旨在分析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韩羽 《瞭望》1989,(Z3)
林姑娘自来到贾府到“魂归离恨天”,是短短的悲剧的一生。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过像林黛玉的厄运,即伴随着她的短短一生的悲剧,还有着一个长长的悲剧。 这悲剧就是嫁了又嫁。  相似文献   

12.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自觉的层面审视历史人物,以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多维度考察历史人物行为,才能突破对历史人物价值判断的传统思维。以此研究项羽,对项羽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往认识的合理与矛盾等,都会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悲剧美是一种最接近道德判断和实践意志的审美范畴。音乐悲剧美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抒发悲剧性的情感;二是塑造悲剧性的人物。音乐悲剧美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与崇高美相类似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基蒂都是年轻貌美,善良聪慧的女子,并且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但是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通过比较两种人物的性格、家庭环境及价值观,可以发现导致安娜悲剧更深一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早恋,眼下已成了令学校、家庭、社会头痛的问题。为什么会导致早恋?各方面的探讨已经不少。本文试图从中学生心理矛盾的角度,去探讨中学生早恋的根本原因,为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依据。近两年,笔者在有关领导和教师、家长的协助下,对30余对早恋者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中学生早恋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心理矛盾。中学时期(13、14——17、18),是人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它要完成从儿童到青年的  相似文献   

17.
姚春海 《学理论》2010,(25):183-185
曹雪芹钟情于《西厢记》,并将其融入《红楼梦》的描写。通过其中众多人物对《西厢记》的评价,《红楼梦》描写了一段有悖于封建礼教的高贵爱情,刻画了一大批恪守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当前人们主要认为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导致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反封建性格使爱情走向了幻灭。通过与《西厢记》的比较,我们发现《红楼梦》爱情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了一个《西厢记》中"红娘"式的爱情"擎天柱"。旨在从《西厢记》的角度,阐述《西厢记》之所以成为喜剧,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源氏物语》与《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均出生高贵,且皆因"俄狄浦斯情结"而使人生充满悲剧。但由于文化内核的本质差异,前者的悲剧命运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情节,更无尖锐剧烈的矛盾斗争,于"诸行无常"之中求"物哀"之风雅,显现一种静态的诗化悲剧性;而后者则饱含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充满阳刚之气,崇高严肃,追求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悲剧美学。  相似文献   

19.
肖逢连 《学理论》2013,(24):342-343
寝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环境实质上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中度过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性格的特殊性,在寝室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从大学生寝室矛盾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成长环境、学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建祯 《学理论》2013,(19):131-132
家庭暴力作为社会的一大毒瘤,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重大伤害,而且对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很大危害。家庭暴力的发生除个人品德和心理原因外,其背后还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家庭观念淡薄、性别不平等、缺少舆论谴责等都是造成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