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它是彰显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类先进思想,必然承袭以人为本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增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是价值取向确立的理论基础;诉诸无产阶级的实践是价值取向确立的现实基础;改造旧社会,建设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实现以人为本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郭娜  王延生 《学理论》2012,(8):165-166
发展性管理观是以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为目的。构建发展性管理观的共生、多元、可持续的实践机制,构筑和谐的管理关系,实现个体的主体性价值,这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渝生 《学理论》2008,(12):83-8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概括科学发展现的理论机制,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价值取向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底蕴。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而言,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而生成的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展现出和谐发展的时代性意蕴。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上看,科学发展观即是和谐发展观,它不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其中更是凝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中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价值内涵,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标准、发展方式、发展目的、发展理想等等.它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0)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关于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中。"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追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胡丽娟 《学理论》2011,(12):39-40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已经发展起来,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方向,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尺度,注重自然的价值。以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去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通过充分论证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从而说明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认清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恢复马克思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认识,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体现了求真务实与价值认识的统一,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必将使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走向一个既符合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体现人类价值取向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明修身理论的价值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明修身是指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来构建人的精神家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其实质是解放人、发展人、塑造人。在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解而新的生活方式尚未确立的今天,研究现代文明修身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科学地界定现代文明修身的内涵,有助于人们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开发人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人的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的自觉和为人的价值取向。为人的价值取向是任何一个文化所内含的要求。任何一种文化都内含有以确保群体内部和平和稳定为价值取向的和谐特质。构建和谐文化需要处理好文化的和谐特质与非和谐特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谐的思维方式与非和谐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取向心理学之后,马克思创建了其独特的心理视角的人性观。马克思心理视角的人性观,对于整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构建科学的心理学体系有着基础理论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向与人内在本质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向上、趋善的美好性,解决了心理学的关于性善和性恶之争;通过人类生产目的与心理动力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需要,完善了心理学的动力之说;通过社会与人心理活动内容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的具体社会关系与心理活动内容的辩证性,为心理分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指针、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理想。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王伦光 《理论探讨》2004,2(5):32-35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互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价值追求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追求,人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价值自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意识,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主体的自觉实践,不断提升价值追求,实现价值自觉,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军章 《行政论坛》2007,2(3):46-50
关于制度的价值或伦理的追问似乎已不只是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创造"的概念或范畴,而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本然状态的历史表述,或者说对制度的伦理关照和对伦理的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本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重要表征,它是人类通过社会化、组织化或秩序化存在及其重建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常规工具和途径。于是制度与伦理的"融合统一"所构成的制度伦理价值的定位就成为社会公共领域变革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语论题,对制度伦理公共价值意蕴进行阐发与追问,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发展哲学的厘定,进而为制度伦理现实功能发挥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以和谐发展观为哲学指导来审视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发挥制度与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双重功效,是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爱娣 《学理论》2010,(12):60-61
传统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特点是在各种关系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神人关系上,人对神的实用主义态度;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利用自然为人造福,突出人的价值;社会关系中,强调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准则;它将自然、社会和人视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追求人格和道德的完善。科学地审视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即将来临,学者们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具有丰富的建构在完整的理论体系之上的独特的经济思想。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知识经济的根本价值取向及其在实现过程中几个重要的价值关系问题作─简要阐述 一、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经济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即科学知识的物化,是自然经济以后历次技术革命产生的共同基础,但不是作为区别经济形态依据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认为,在社会经济中,各个生产要素对主体──人类而言是有价值的,都是价值客体。但是,人类主…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消费,是在传统消费模式给经济一社会一环境一资源复合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科学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绿色消费要求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中把人的需求摆在中心地位,一切以人的需要而定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生态价值的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含六个判断、六种理论和六种方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针对性,必须确立“历史与价值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树立以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观。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确立“需要层次分析”的方法,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人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发展理念,确立生成论的思维方式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发展观。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应坚持人的尺度和人性化思维方式,追求以“利益、能力、理性和自立”为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现代性。人是追求自由个性的人,必须树立主体性思维,把解放人和开发人作为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是历史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