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9,(10)
高职学报为学校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高职学报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方向就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虽然大部分高职学报发展状况稳定,但却面临着对新技术重视程度不够、稿源质量普遍不高、编辑学术底蕴不深等尴尬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出版已经进入数字化变革的关键时期,这对于高职学报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媒体环境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快捷的获取渠道以及更专业的信息检索功能。因此,为提高高职学报学术影响力可从选题策划与特色栏目建设路径着手,借助新媒体平台捕捉亮点素材,建立栏目主持人制度,突显优质文章以满足读者需求,同时编辑要时刻保持对新媒体发展动态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内涵建设,从而确保高职学报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不仅要注重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转型升级,更要关注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建设。从近年高校转型发展的效果来看,现有的制度远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的制度已经制约了转型发展。所以,地方本科高校应从制度评估、办学自主权、自主管理、产教融合等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创建出相对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化、服务能力强的制度,有效地解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制度创新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实现高校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出版的趋势下,高校学报著作权的保护逐渐与国际著作权保护接轨.但就当下而言,高校学报如何具体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法,解决好数字化转化后的权利(数字化权)归属,明晰侵权责任发生时侵权责任的归属问题,正确处理好数据库与高校学报二者共赢的出路,是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报编辑部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报编辑部的人性化管理,其次是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相关环境条件、主管部门、编辑人员、作者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业深度发展的关键是策划编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目前,学术界对策划编辑制度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参与出版全球化的竞争,出版业实行策划编辑负责制是极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将论述策划编辑是出版行为的操作者和行为主体,策划编辑的活动能力和学术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策划的成败。由此得出结论,在策划时代的编辑出版行业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策划编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星明 《学理论》2014,(5):134-13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党员的知识结构、身心发展特点和就业环境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党建教师要顺应这种变化,就要敢于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了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必须推进其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环境使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助推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社会组织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主动调整与变革,加快进行组织结构的转型,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增强社会组织战略适应性,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是在一定社会生活交往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是现代国家政治与社会不断互动、演化的复合产物。边疆地区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回归到边疆地区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国家治理的转型、社会发展的变革、文化多元化等因素塑造了边疆社会政治生活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超拔于社会日常生活的抽象国家意识形态,必须融入边疆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使其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依恋。党和国家要积极寻求将国家意识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根植于边疆社会个体生活的国家信仰与价值诉求、推动边疆社会振兴发展以增进个体对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3)
在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有了重新定位。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当今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项严峻问题。分析探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顺应这个趋势,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从心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设立"学术栏目主持人",可以弥补编辑学术能力的不足,有利于特色栏目的打造,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解决学报优质稿源缺乏的问题。学报编辑部对"学术栏目主持人"进行遴选时,应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好的学术鉴赏和策划能力、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操守。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竞争面临新的环境,企业战略正在转型,竞争方式和竞争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将直面国际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应对跨国公司日趋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快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配置资源。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技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谁拥有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信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共青团工作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毋庸置疑,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是极为难得的机遇,同时,这也意味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网络化转型趋势的分析,结合南京财经大学共青团工作网络化具体措施,进而提出一些转型的策略如下:进一步明确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明确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目标;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建立完善网络管理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新形势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事业发展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要顺应发展要求,发挥高校优势,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积极探索者和带头实践者,就必须对高校建立和完善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采取切实措施,使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朝着规划目标合理化、学习内容形式丰富化、学习机制长效化、学习创新全面化发展,才能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5.
唐晓燕 《学理论》2009,(32):168-169
进入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日益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对高校学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报质量的高低与学报编辑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创办高质量的高校学报,学报编辑应该具备扎实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业务素质和敏锐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办出高质量的学报。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21世纪被公认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其浪潮扑面之势不可阻挡。各种各样的信息将对出版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预言,在图书出版活动中,谁能够及时地掌握大量信息,科学地充分利用信息,谁就能取得主动权,在激烈的书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信息的搜集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好的选题可以使出版社兴旺发达,不好的选题却会使出版社步履维艰,陷入困境。选题的策划就是人们的思维对外界各种信息分析。加工和开发的过程。没有掌握大量的信息,选题策划便犹如空中楼阁。因此,信息意识应成为每一位出版者,尤其是编辑人员必…  相似文献   

17.
李秀淮 《学理论》2009,(29):266-267
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在学术文化、活动文化和环境文化方面出现延展的趋势。馆员素质是文化延展的核心力量。通过潜能激励、创新激励和学习激励等多种激励措施,提高馆员素质和创新意识,是推动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延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区域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完全彻底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才,因此将二者有效结合实现区域性高校与资源型城市的"双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围绕我省区域性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二者有效对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以教社政厅1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通知各高校参照执行。新《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人文学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刊物的办刊质量和文献计量、评估及研究的水平,促进社科文献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快速交流和传播。 一、新《规范》的内容及特点 (一)新《规范》的主要内容 修订版《规范》总共有26条,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限于篇…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在探索中取得突破进展的时代,也是中国经济进入大调整的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要直面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挑战与阵痛。新时代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既是必要,更是必须。从企业层面讲,这是顺应新时代、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层面看,这是澄清错误思潮、应对多种挑战、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主动调整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苦练内功",提升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改变传统思维,破除传统体制障碍,营造公平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