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然巍 《行政论坛》2009,16(4):72-75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范畴.在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人"都应当是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基于对同类的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也是法律所追求之正义、平等理念的要求.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是:赋予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越界,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必须由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而不能只由某些特殊的行业或人来承担;第二,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不能干扰和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第三,必须区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权益与大众权益,不能打着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旗号去保护其大众权益,而置其他群体的合法权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3.
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未来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各类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障碍既有传统经济社会层面的,又有现实政策法律层面的。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必须为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着力建设弱势群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团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9·11"事件、SARS、禽流感、金融危机和日本核泄漏事件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意识到风险社会已经来临。我们必须正视风险,把应对社会风险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与"互构"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社会支持思想强调社会单向度地作用于弱势群体,缺乏相互建构的思想。“互构”的社会支持观强调意识自觉,强调弱势群体利用具体的社会行动,积极主动地建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弱势群体建构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开发社会资本,使其潜在的社会支持显性化。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保护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弱势群体保护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弱势群体保护中也存在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适用对象狭窄,社会保障权利缺失,法律实施薄弱等问题.弱势群体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加强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树立弱势群体保护新理念,贯彻平等原则和倾斜保护的原则,构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丰  蒋红中 《学理论》2014,(2):54-55
随着传播和媒体业在互联网上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其最初作为"新闻途径"时的范畴与功效。正是得益于诸多社会功能的实现,自媒体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互联网上拥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和"一席之地",继而影响了现实社会。从自媒体的社会化媒体功能、社会交往功能、政治参与功能、社会监督功能、社会娱乐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完成对自媒体的社会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委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和非制度化方式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进行正常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自身正当利益。在目前社会利益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进而构建一套适合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稳定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望舒 《理论导刊》2004,3(10):61-63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比较庞大,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及时提供社会关怀和社会救助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已经处在了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社会风险的上升期,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大规模非法聚集事件、群体性事件、暴力性事件等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下,社会治理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组织则成为纠正"失灵"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主要有:承接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当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参与社会治理存在诸多困境,应加强制度建设,破除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壁垒;强化分类治理,创新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实施增能赋权,提升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助力协同共治,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2月9日的《新京报》刊发社论说,今年年初,《半月谈》杂志评出“2009年中国公民社会十大新闻”,虽然这些事件在释放社会紧张、达成利益博弈的同时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冲突,但是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到,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已经渐次涌现,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內在联系。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受到忽视甚至被严重侵害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的主要权利问题集中在贫困及生存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生命健康问题等方面。从权利保障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弱势群体及社会整体的权利意识尚有不足,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维权成本较高等。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全面推进相关制度建设,这对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群体事件与社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事件是当前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中最突出的问题,处理失当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现在已经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而且中国社会还可能面临更多的矛盾冲突。群体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的表现,其产生和解决最主要的是靠政府制定公平的政策和政府的角色定位,长远来看,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建立包括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平的社会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16日《南风窗》刊发题为“化解社会矛盾之道”的文章,文章说,底层民众与既得利益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既得利益的心态是动员一切力量在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利益基础上再扩大利益。而底层民众却深刻地体味到一种疏忽感和边缘感,他们也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公正的社会里,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被侵害后得不到及时和完整的伸张。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诚信不仅具有传统的道德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功能也日益凸显。社会诚信、社会管理、社会和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各类社会诚信问题及其引发的事件频发,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和谐构成严重威胁。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相对缺失,公民社会发育缓慢,社会冲突激化,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公平正义的社会支持与利益,同时弱势群体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地带。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在社会系统稳定性调控机理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深入探究燃烧物质和助燃剂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实行对"公权力"的监督,并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司法机关培养民众的社会意识,以此建立公平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使社会意识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朝着民主、和谐、理性、文明的目标迈进,保持社会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创新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本文从经济利益、生活质量、主观承受能力及社会地位四个维度界定其范围,分析政府-国家体制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局限性,并对NGO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机制的制度创新上所独有的优越性提出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华南虎事件已经渐渐平息,然而新闻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充当的角色令人深省。华南虎事件事件的始末,新闻媒体充当的角色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对新闻媒体在华面虎事件中的角色分析后,提出了新闻媒体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终归依,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经济效益为手段,在讲求舆论引导艺术的同时,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联动,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