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形成了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科学思维方式。邓小平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探索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关系,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它指引着人类不断地去认识未知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凭借创新思维,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即马克思用人与世界关系的纽带——实践为出发点,用实践唯物主义和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旧唯物主义和先验规律论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建构主义的社会主义范式到生成论的社会主义范式的革命和转变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清除"隐形唯心主义",并以生成性的思维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拥有固有属性的事物,而是被看作为一个在实践中生成其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单淮 《理论学刊》2004,3(8):10-13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里程碑 ,本文从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的宏观视野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与创新的微观视野 ,着重从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内在价值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感性意识"作为邓小平现代化思维中的一个最为根本的特征和本质体现,具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它深深置根于具体的、实际的感性实践活动,是对活生生感性实践活动或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主观映象和心理感知,它不仅本身就内蕴着理性的精神,而且它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理性选择",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发展趋势所作的"理性回应",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一种内蕴着"理性选择"的"感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过去由于存在理论上的误区,导致实践过程中产生较大失误,出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困惑.邓小平依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新视角、新高度、新层面去阐述新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认识并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从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极大的成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科学与真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建设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仅提出这一问题,还围绕这一问题,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价值的追求中,进行反复的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是邓小平在继承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所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作为我党处理各种利益问题的指导思想,曾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当前形势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党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宝库和理论来源。因此.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也便具有了重要的价值。文章拟从利益主体观、利益创造观、利益分配观等几个版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辉 《理论导报》2014,(11):24-26
领导的思维直接影响着领导决策的形成。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领导决策中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光芒。他运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哲学思维,提出在决策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政策,树立大局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来处理问题,突破陈规,大胆创新决策,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评判标准,实现决策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学习邓小平领导决策的哲学思维,有利于科学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1.
共性思维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邓小平的共性思维不仅直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新的思维平台,即共性思维平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发表过许多涉及民主问题的文章和讲话 ,这些文章与讲话反映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地位、作用和途径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毫无疑问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传统社会主义观长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通过长期思考和反复论证,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超越了制度的狭隘眼界,从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结果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给我们的启迪在于,认识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基本制度又要超越制度,要追问制度以外更深层次的内涵,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问题.没有这些就发挥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足以凝聚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拉回到人类文明大道,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三农”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篇章,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突出地表现为“四对”辩证关系,即“一元化”与“多样性”、“争论”与“不争论”、防“左”与反右、姓“资”与姓“社”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四对”辩证关系,对于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征汉文 《唯实》2014,(8):34-37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前提 邓小平于1992年初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将这一理论概括其中。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进行的总结和概括,是又一次更为系统、更为准确因而也是更加成熟的总结和概括(因为在此之前也曾总结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及每一个要素自身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文明建设理论和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教育和法律是维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大建 《求实》2004,3(8):15-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应当从社会理想、现实活动、社会形态三方面去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制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法律观、制度观和法治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等同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邓小平法制观主张我国的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根本目的是发扬人民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邓小平法制观大大推进了我国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党的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将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