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9)
每一个人都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当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00后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渴望人际交往并希望交往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有过儿时留守经历。因此研究大学生儿时留守与和谐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针对大学生当前人际交往的现状,实施了有关"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表明:一方面,地域认同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5)
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其中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因而,本研究以班级网络中的在校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人际交往状况为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的五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宏观、中观两个层面上的数据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数据对在校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探索性建议,即构建"互动型人际交往模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大多数人群已摆脱了贫困,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家庭,比如贫困家庭、病残家庭、单亲家庭和孤儿家庭等。来自这些家庭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个人心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弱势群体和人格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的现状及人格表征进行分析,提出弱势群体家庭对大学生人格负面影响的基本对策,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岩 《理论导刊》2006,(11):94-96
人际交往是个体的基本需要,在以竞争和合作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及形成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解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的具体特点,探究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种种心理障碍;对于有效寻找对策,消除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压抑、紧张、孤独等不良感受,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选择更为恰当的交往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质量,使人际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彭铖 《学理论》2010,(23):276-277
大学生学业的压力相对减轻,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人际交往就成了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于此,将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教育以及教师影响四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田梅 《学理论》2012,(17):96-97
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对3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其主客观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情绪控制效能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边缘显著;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印象效能上差异显著.由此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各个因子在主客观因素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2)
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引发各方关注,而网络的迅猛发展又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成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与现实社交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但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弱熟人性和认同化选择倾向的特征。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时,要高度重视当下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新特点,牢牢把握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指明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并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能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肖逢连 《学理论》2013,(24):342-343
寝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环境实质上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中度过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性格的特殊性,在寝室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从大学生寝室矛盾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成长环境、学校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4)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而微信作为手机社交软件的后起之秀,以其便利和独特的功能,迅速吸引着各阶层人士,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必备的APP软件。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社交方式。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成长成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微信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大学生要正确使用微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2.
路伟  王永江 《学理论》2010,(20):243-244
寝室人际关系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尝试性的提出了构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军  程毅 《学理论》2009,(26):151-152
基于实际工作案例的视角,大学生寝室矛盾化解与人际关系重建具体做法分为三个步骤:调查事件事实,聆听双方倾述;报告主管领导,制定应急措施;分析事件原因,妥善解决矛盾。成功化解大学生寝室矛盾与重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要点在于:积极引导大学生知晓寝室人际交往原则,努力把握寝室人际交往距离;有效促进大学生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建立和优化大学生寝室矛盾预案体系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在20世纪,世界终于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信息网络可以说是普及家家户户,而我们的生活也已经到达了几乎离不开网络的地步。高等院校是一个给大学生发展的平台,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发展的重要环节,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高等教育业随之改善,网络更是用于教育之中的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各种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以及人际交往的分析,找出现如今网络交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疾患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进 《青年研究》2004,10(12):36-41
本研究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资料,从边际人格、人际交往、家庭因素和学校制度因素四个维度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个体边际人格的特征、人际交往的危机、代际期望的差异以及学校制度的偏离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如首园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等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交往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纠正这些社会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7.
王娜  周牡丹  姬智 《学理论》2015,(6):68-70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情绪波动快、心理意识及思想状况急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感和独立感。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自我发展不完善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难免会产生人际冲突。基于这些问题,致力于运用科塞的冲突理论,采用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现状,探究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提出相应的调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责任担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对大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职业行为、创新能力及全面发展等行为都起着根本的指引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责任担当教育工作的现状,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责任担当教育方面探索的经验和模式,旨在建立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创新、实践育人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朱振菁  吴莉莉  杨扬 《学理论》2012,(12):51-52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必须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促进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人际交往中的从众、顺从与服从现象在我们身边所处可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文章就这三种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浅析,让我们对这三种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所了解,从而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指者和领路人的重任,不仅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水平,对学生由心理题引发的异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