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社区生活状态影响着社区的治理状况,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对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低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使得"过渡型社区"在各地区不断上演,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过渡型社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过渡型社区"的居民实现了地域的转移、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变,但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半城镇化":社区意识不足、缺乏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区融入程度,而且使得"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陷入困境。随着社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过渡型社区"存在的治理弊端日益凸显。新的转型时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过渡型社区"治理中的窘境,使其平稳且快速地向成熟城市社区过渡,以实现居民的全面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社区治理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武 《理论导刊》2006,(10):55-57
本源于市场经济和由市场经济作为最终催生婆的政府治道变革同时催生了社区“治理”理念,它表现为政府边界的收缩、政府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化,同时表现为治理上的多主体性、组织依存性、资源的交换性和组织间的互信,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于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以建构社区治理的主体间性为基础,正确处理好互为治理主体的主体间的关系,通过互信、沟通、相互理解达成目标的一致性,而在平等基础上寻找达成目标一致性的路径也是主体间追求社区善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1)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过渡型"社区治理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武清区蒲瑞馨园社区通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了基层党建战斗力,在过往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构筑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转变工作作风;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社区和谐。今后在推进"过渡型"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找准着力点持续发力,使"过渡型"社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9,(10)
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区类型。公共产品是社区的组成元素,关乎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能否顺利开展。政府供给是过渡型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最常见的一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过渡型社区中,政府供给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完善政府供给,提升过渡型社区公共产品的实际供给效果,最终实现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过渡型社区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导致了"过渡型社区"的出现,其中暴露出来的社区居民对重建社区的认同问题也越来越显性化。对此,可以用"时空"、"记忆"与"意义系统"所构成的三角模型来加以分析。而正是因为"压缩的社区时空""断裂的社区记忆""缺失的意义系统"造成过渡型社区的认同危机。因此,过渡型社区认同需要新的意义系统确定,需要在"时空伸延"的策略下展开构建,需要通过一种构建社区记忆的方式实现最终的社区认同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活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社区自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以社区场域为互动平台,实现着各自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也形塑着不同的社区治理实践模式。不管是调整改革中的上海、沈阳模式,还是正在兴起实践中的北京、广州模式,都反映着社区治理微观场域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建构和合作互助状态。真正契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可行性模式选择,应该是通过明确边界、积极引导、培育赋权、参与共享,以实现社区治理实践中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式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7.
8.
转型社区是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构成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表征。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发现社区存在居委会与基层政府边界不清、社会资本弱化等问题。文章重点从制度视角分析了社区治理结构性困境的生成机制。基于分析脉络与调研实际,从政府与社区双维度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并指出只有将国家制度安排与社会内生规则有机统摄,才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1,(4):121-126
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制约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的成效。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分析发现,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间存在共治困境、共同体困境、文化认同困境等问题,在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共识基础上,应采取参与式治理、微治理、协同治理等方式化解社区治理主体间利益冲突,最终实现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间协调、共存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鑫 《学理论》2014,(7):21-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不同于农村村委会也不同于城市社区,这一新生共同体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村改居"后的社区主要面临社区自身角色的转换,社区自治中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展自组织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三个主要方面问题。因此,"村改居"社区建设应该从积极转换角色,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政府、企业与农户、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三大主体;作为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第一主体的政府面临五大矛盾,制约了主导作用的发挥;企业和农户既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又应该是治理的主体,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治理成本;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各种问题,首要的是主体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0)
在"村居型"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三大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分析社区内外不同性质权力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并维持社区内外的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秩序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姜郸 《学理论》2015,(1):58-59
美国社区治理是一种以公民治理社区为主的自治模式。在这个治理过程中,多种治理主体包括如政府、社区居民、社区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业都平等、自由地参与其中。美国的社区治理历史悠久,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能够为我国发展社区建设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琳 《党政论坛》2020,(1):41-45
社会企业作为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并存的混合体,一直饱受学界和社会的争议,但就社会企业的发展来看,社会企业以实现社会目标为价值理念,将商业模式与社会服务创新紧密结合,是以实现社会目标为导向的组织类型和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此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它是适合我国今后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剂良方。除了其价值取向,不管是从宏观政策背景还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求来看,社会企业都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股力量。但其由于宏观制度尚未给出法定意义上的官方认证、以及存在着同行业竞争困境和社区文化认同困境,社会企业尚未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在矫治罪犯、降低再犯率和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制度优势。《刑法修正案(八)》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社区矫正都有明文规定。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定难免简单笼统,社区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具体实施还有很多困难。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的改革中明确矫正主体,制定配套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8,(4):106-110
社区参与式互动治理结构既是适应社区治理创新的一种尝试,也是推进地方政府、社区与社区居民良性互动的一种新型结构。要准确反映互动结构中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重视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体制结构的导向性、机制运行的互动性等三个变量。在现实中,社区参与式互动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弊端与不足。消解的对策是以界定职责分工的边界为抓手,增强地方政府的自律与自觉;以完善服务居民为导向,增强社区的自治与自信;以完善人格为起点,增强社区居民的自主与自强。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客观评价和分析西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 ,追问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探索性地提出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构想及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智慧社区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社区治理的新模式。论文首先分析了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智慧社区是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其未来发展要实现以技术为中心到以技术为人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然后基于深圳宝安区智慧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智慧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9,(3):44-50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是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当前,以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为主题的7个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在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构建、社会治理难题化解、拓展社区公共空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如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社会组织发育较为迟缓、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居民主体性缺失、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议事效果相对欠佳等现实问题。总结全国首批7个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经验,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实际状况,当前应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健全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建构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协商治理的主体性,形成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与协商民主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莉  刘隽 《理论导刊》2007,(6):64-66
在社区治理中引入非营利组织,有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形成社区发展的合力,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因“制度缺失、志愿失灵、资金不足、能力有限、诚信危机”等重重阻碍,步履维艰,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针对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