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杰 《学理论》2011,(5):72-73
陕西汉中是道教的发祥地。张鲁的"五斗米教"政权,在东汉末中原战乱频仍的情况下,汉中却维持了富庶祥和。至今汉中的道观还是主要的宗教建筑,道教在这里兴盛与汉中处秦巴山地之间封闭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基层政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是国家为治理社会所设立的直接面对民众的政权组织。基层政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理论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理论表现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探索;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权理论表现为巩固、建设、运用政权,防止政权变质变色的实践探究和理论阐释;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政权理论在社会关系、阶级阶层关系新调整的背景下表现为对人民民主理论的全新阐述;四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党的政权理论表现为重新确认政权本性及推动政权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说明.新的时代条件下,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学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乡镇政权组织的建设,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改革,都只仅仅局限在乡镇体制内.因此,对乡镇政权组织建设的研究应突破已有的研究框架,寻找研究乡镇政权建设的新视角,必须充分考虑乡镇政权组织建设的系统性的制约因素:乡镇政权组织处在传统家族资源、控制力减弱的国家权威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夹缝中,乡镇政权组织建设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随着中央政府的诞生,各级苏维埃政权也相继建立起来。如在闽西地区,先后正式成立了长汀、永定、龙岩、上杭苏维埃政权,还有50余个区,400多个乡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6.
浅议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基于共同意志、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本政治目标是取得政权、巩固政权或围绕政权进行活动,力图在议会中占据更多的席位,在政府中谋得更多的职位,以便影响政府实行某些对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有利的政策,谋得更多的利益。由此看来,围绕政权目  相似文献   

7.
开明绅士参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波 《理论导刊》2007,(2):35-37
以开明绅士等中间势力参与为主要特征的“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是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臻于成熟的体现。一大批开明绅士积极投身于边区的政权建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爱国民主思想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思想前提;中国共产党关于“三三制”政权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开明绅士参与边区政权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2)
在后税费时代,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会导致多层面的社会风险。在分析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重塑途径: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规范农村基层政权的行政行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9.
王亚伟  吕风训  盖方林 《学理论》2013,(24):36-37,52
党如何对待民心和枪杆子,既集中体现党的政权观,又清晰预示党的政权状况。正确认知民心、枪杆子的政治功能,以及政权与民心、枪杆子的关系,科学处理有关民心与枪杆子的问题,是关系党、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枪杆子既可以是承载民心所向的革命力量,也可以是背离民心所向的反动力量。背离民心的枪杆子一旦开启政治安全的魔咒,就会成为反动政权的救命稻草,最终蜕变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不管是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都具有社会整合的基本功能。政党存在的意义在于夺取政权、执掌政权、实现本党的纲领和目标。对于政党而言,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能够吸纳足够的社会支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党领导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和政治吸纳是现代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政治活动方式。李普赛特在其名著《政治人》中系统探讨了政权合法性和民主政治存在的社会基础。重读《政治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悟政治参与、政治吸纳与政权合法性的相生机理:政治参与是政权合法性扎根社会土壤的种子,它有助于增加社会张力、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而政治吸纳则是政权合法性根深叶茂的养料,作为现代政府彰显民主诚意的标志,政治吸纳既是公民政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政治系统汲取社会营养的触角。在政权体系的日常中,政治参与和政治吸纳的相生性,消解着社会矛盾和政治风险,维系着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从而增强公民对政权的政治认同,建构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新加坡与我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相似之点.这些主要表现在政权更替的性质和方式、执政方式与发展路径以及政治体制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水平三方面.新加坡是民族形态的政权更替模式并是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取得政权的,而我国是社会形态的政权更替模式并是以武装斗争方式取得政权的;新加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政权的治理方式并实行了一种软权威主义体制,而我国彻底抛弃了旧的政权并实行了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新加坡没有中断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而我国则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断绝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后转而走上市场化道路的.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及其政权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从制度上肯定了廉价政府的存在。然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由于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的持续和节奏不一,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情况早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中,反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巩固政权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腐败思想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进行政权建设,这是关系到能否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问题。伟大的列宁,在领导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实践中,时间虽然不到七年,但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以新的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型国家。但是,这个政权是在破坏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可能完全摆脱旧社会的影响,同时还由于刚刚建立,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东西。因此,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一天起,列宁就十分重视政权的自身建设,希望“有更多一些时间致力于苏维埃政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以往学界对于乡镇政权角色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从乡镇政权的自利性和自由政治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乡镇政权现时代的角色和行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和零农税的两大背景下,我国乡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权处于强自利性的政权依附角色地位。这种角色滞后于乡村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乡镇政权的自由自由政治空间等概念并把自利性引入对乡镇政府的角色和行为的研究。对于如何解决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成付 《学理论》2009,(32):113-114
清末由于列强侵略以及中央政权腐败等原因,中央政权处于衰落时期。这个时期中央政权对西藏控制力减弱。由于殖民主义的阴谋和侵略,西藏曾经出现分离现象。但是在这个时期,西藏地方仍能认同中央政权,维持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宗教是西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陈思 《党政论坛》2013,(20):46-47
对埃及的世俗统治是由法国、英国殖民者开启的。殖民时代以后,无论是1922年独立后的法鲁克政权,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之后建立的政权,也都是世俗政权,即由现代法律和政治体制,而不是宗教法规统治国家和民众。不过,由于独立后的法鲁克君主政权、纳赛尔以至穆巴拉克的共和国政权均属专制体制,这也成为后来世俗统治被倾向于宗教精神的群体所诟病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涂小雨 《党政论坛》2011,(19):27-30
社会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不管是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都具有社会整合的基本功能。政党存在的意义在于夺取政权、执掌政权、实现本党的纲领和目标。对于政党而言,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能够吸纳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调动充分的社会资源,这就要求其在夺取政权以前,要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政权的法理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活跃、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党和国家的法理关系是,党作为领导党,对国家政权行使领导权,指引国家政治生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作为执政党,具有执掌国家政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的全面的权力,党的执政权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形式取得的.根据党和国家政权的法理关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应该建立党直接执政和间接执政相结合的执政体制.这样的执政体制是符合宪政所规定的党和国家政权的法理关系,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国家政权建设与党的执政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